“哐当——”铜盆砸在地上的声响惊得苏玉娘猛然睁眼,额角传来阵阵钝痛。
她盯着头顶的素青帐幔,檀木雕花的床架上还沾着几点暗红,像是陈年的血迹。
“姑娘可算醒了。”
老妇人端着药碗凑近,浑浊的眼睛里泛着泪光,"谢老爷派人传话,说要是姑娘再想不开,就...就把老身发卖到北边矿场去。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三天前原主被兄嫂十两银子卖给谢家做妾,昨夜悬梁自尽未遂。
苏玉娘摸了摸脖颈处的淤痕,喉咙火辣辣地疼,现代车祸最后的记忆还残留在视网膜上——那辆失控的卡车,漫天飞舞的外卖传单,还有首播间里粉丝们刷屏的"主播小心!
""嬷嬷,劳烦取些盐和烈酒来。
"她撑着身子坐起,瞥见妆台上半面裂开的铜镜。
镜中少女约莫十六七岁,眉眼如画却透着病气,倒与她在现代的模样有七分相似。
张嬷嬷惊得倒退两步:"姑娘要这些腌臜物作甚?
大夫说...""取来便是。
"苏玉娘拢了拢散乱的鬓发,目光扫过墙角斑驳的食盒。
昨夜原主便是吃了那碗莲子羹才浑身发冷,这具身体此刻仍残留着心悸之感。
在现代拍摄"古法药膳"专题时,她曾研究过夹竹桃碱的中毒症状。
半刻钟后,她将调好的淡盐水一饮而尽。
指尖捻起一撮灶灰混入酒中,滤出的澄清液体泛着琥珀光泽。
这是最简易的活性炭吸附法,当年拍"野外求生特辑"时,她带着团队在云南深山试验过数十种净水方式。
"劳烦嬷嬷把这个交给大厨房的刘娘子。
"苏玉娘将写满簪花小楷的宣纸折好,"就说我要做道白玉翡翠羹给老爷赔罪,需用新鲜河虾十对,嫩豆腐两块,另要去年收的干紫苏叶..."话音未落,外头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穿靛蓝比甲的丫鬟掀帘而入,鼻尖还沾着灶灰:"姑娘快去西跨院瞧瞧!
老爷方才用过午膳突然呕血,现下满府都在传是吃了咱们院送的蜜渍金橘!
"苏玉娘心头一跳。
记忆中那罐金橘分明是昨日大夫人赏的,此刻倒成了催命符。
她抓起妆奁里的银簪插入袖中,跟着丫鬟疾步穿过游廊。
腊月的寒风卷着细雪扑在脸上,远处隐约传来家丁拖着刑具走过的声响。
西跨院正房里弥漫着浓重的药味,谢老爷瘫在黄花梨榻上面如金纸。
大夫人攥着佛珠冷笑:"果然是窑子里出来的下作东西,才进门三日就敢谋害主君!
""且慢。
"苏玉娘忽然瞥见案几上半块没吃完的茯苓糕,"这糕点用的可是崖州进贡的野蜂蜜?
"满室寂静中,她取下发间银簪轻触糕点。
簪身霎时泛起诡异的青黑色——崖州野蜜多采自断肠草花,与茯苓中的皂苷相遇竟成剧毒。
这个发现还是她在现代参加"古籍中的毒物"首播时,从《洗冤录》里看来的冷知识。
"快取生鸡蛋清!
"她转头对呆若木鸡的仆妇喝道,"再叫人去沈氏药堂买二两防风,半钱甘草,用三碗水煎成一碗送来!
"...暮色渐沉时,苏玉娘倚在庖厨的榆木案板旁揉着酸胀的手腕。
灶上砂锅咕嘟作响,揭开盖子,河虾熬煮的浓香混着紫苏的辛香扑面而来。
雪白豆腐在琥珀色的汤羹中若隐若现,切得极细的姜丝如金线缠绕。
"姑娘这手艺当真稀奇。
"刘娘子探头瞧着锅里,"老奴活了西十载,还没见过把虾头熬油的法子。
"苏玉娘笑而不语。
这是她在现代研发的"古法鲜虾汤",曾让首播间观看数破百万。
正要盛汤,忽听门外传来清越男声:"好个以形补形的解毒羹,苏娘子可知防风配虾蟹最易引发风疹?
"抬头望去,月洞门前立着个青衫男子。
他指尖拈着片紫苏叶对着夕阳细看,腰间悬着的鎏银药囊叮咚作响——正是白日来诊脉的沈氏药堂少东家,沈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