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西太平洋实验室,海浪拍打防波堤的声音透过双层防弹玻璃传来。
林深将最后一行代码敲入量子计算机,后颈的冷汗浸湿了衣领——他已经连续72小时尝试破解“托卡马克装置磁场畸变”的算法,但模拟结果始终显示着刺眼的红色警告。
“警告!
等离子体约束失效倒计时:5分钟。”
实验室的警报灯突然转为深紫色,这是林深从未见过的颜色。
他猛地起身时,头顶的纳米纤维防护网突然崩裂,一道蓝白色电弧从量子计算机机箱窜出,径直击中他的太阳穴。
视网膜上炸开一片星图般的代码瀑布,耳畔响起机械音:检测到适配者,黑科技中枢系统激活新手任务:72小时内完成微型核卡马克装置(能量输出≥500MW)失败惩罚:抹杀宿主所在时间线林深踉跄扶住操作台,看着全息投影中自动展开的“磁约束等离子体压缩模型”。
那些困扰他三个月的湍流方程,此刻竟在神经接驳头盔里具象成可旋转的三维图谱。
“这比MIT的虚拟实验室先进二十年……”他颤抖着触摸空气中浮动的参数,指尖传来真实的触电感。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实验室的天窗时,林深正用激光切割机雕琢铍铜合金环。
系统提供的“超导磁场拓扑算法”让他着魔——传统托卡马克装置需要足球场大小的空间,而新模型居然能将反应腔压缩到微波炉尺寸。
“我需要五公斤氘化锂!”
他冲进地下三层的战略物资库,指纹识别器却亮起红灯。
守夜的赵教授从监控室探头:“小林,这得李院士的特批……”“等审批下来,太平洋对岸的间谍卫星早把数据传回去了!”
林深突然举起手机,屏幕上跳动着国安局的加密指令。
这是系统半小时前帮他伪造的,但足以让老教授脸色煞白地打开保险柜。
深夜的粒子加速器实验室空无一人。
林深将微型反应堆核心塞进校准舱时,通风管道突然传来异响。
三个黑衣男人顺着缆绳滑下,胸前的徽章在月光下泛着冷光——那是某跨国能源巨头的标志。
“林博士,我们老板对您的新能源模型很感兴趣。”
领头的男人举起电磁脉冲枪,身后的同伴正在拆卸量子计算机硬盘,“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