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眼的阳光从百叶窗缝隙里漏进来,我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行代码。
实验室的恒温系统发出轻微的嗡鸣,突然整个房间的灯光开始明灭闪烁。
"林工,三号机组又过载了!
"实习生的声音在走廊里炸响。
我抓起防护面罩冲进试验区,看到量子计算机组的冷却管道正在喷出淡蓝色雾气。
这是液氦泄漏的征兆。
我正要指挥应急处理,口袋里的手机突然疯狂震动。
解锁屏幕的瞬间,一道幽蓝色光幕凭空展开,无数金色数据流如同银河倾泻。
我的视网膜上直接投射出全息界面,耳边响起冰冷的机械音:检测到文明威胁等级:B+火种系统激活当前任务:72小时内完成微型核聚变装置原型机我踉跄着扶住操作台,冷汗顺着脊背往下淌。
这绝对不是所里研发的AR设备,那些悬浮在空气中的三维结构图,每个原子排列都精准得令人战栗。
可控核聚变的约束场方程式像瀑布般冲刷着我的视觉神经,我甚至能闻到石墨烯散热板在高温下特有的焦糖味。
"林工?
您脸色好差。
"实习生小王担忧地看着我,"要不要去医务室?
"我摆摆手,喉咙发紧。
全息界面上突然跳出鲜红的倒计时:71:59:48。
实验室的警报声还在嘶鸣,但我的注意力已经完全被眼前的托卡马克装置改良方案吸引——原来环形磁场的第七谐波共振才是稳定等离子体的关键。
三天后,当我站在国防部长面前时,手心里全是冷汗。
会议室的全息投影正在播放实验录像:直径三十公分的金属圆环悬浮在防爆舱内,幽蓝的光球在环形磁场中安静燃烧。
能量输出曲线像一柄利剑,刺穿了传统能源的天花板。
"117分钟。
"白发苍苍的核物理泰斗颤抖着摘下眼镜,"比ITER的反应时长多了二十倍。
"我听见自己干涩的声音:"这只是初代原型机,如果采用纳米晶体约束层..."话没说完就被部长抬手打断。
他身后的幕布突然亮起,漆黑的深空背景下,三个菱形物体正沿着地球同步轨道缓缓移动。
"三天前,也就是你启动核聚变实验的同个时刻,北美防空司令部发现了这些。
"部长调出光谱分析图,"它们的表面材质折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