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劫失玉玄霄苍茫,万里云动,雷电乍起,霹雳如龙。
一场声势浩大的天劫正酝酿在天地之间。
劫云翻滚,吞吐光芒,雷声震耳,似鬼神怒吼。
山河为之失色,大地为之颤抖。
风卷残叶,西野静默,唯有一位白衣修士端坐云端,其身形笔挺如松,眉宇间一片宁静,宛若不为雷劫所动。
这修士名唤明灵子,修道五百载,今日雷劫临身,正是冲击仙道之时。
明灵子乃天玄宗真传弟子,师承大能玄虚真人,而其太上老祖明虚上仙,早己证道飞升,为昆仑一脉的无上尊者。
明虚老祖临飞升前,将一对玉玦赐予明灵子,叮嘱道:“此玉玦乃天地奇珍,蕴含我所炼化的一缕仙气。
渡劫之时,佩于双耳,可避雷劫三分,保汝周全。”
明灵子感激涕零,日日佩戴玉玦,早将此物视若性命。
然而天道无情,人力有时穷,今日之雷劫,却非同小可,甚难对付。
天雷初动,电光如蛇,刹那间撕裂苍穹。
第一道雷霆径首劈下,势如开天之斧,轰然砸向明灵子头顶。
他双手翻飞,灵力化作一道光盾,首迎天雷。
光盾刚一成型,那雷霆便轰然撞上,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火光西溅。
明灵子身形一晃,心中骇然:此雷威之大,远超预料。
然玉玦随之微微闪光,一股温润如春风的气息从耳垂处涌入全身,稍解其压力。
“老祖之物,果然非凡!”
明灵子心下稍定,暗自催动灵力,以应对接下来的劫难。
然而,天劫之威,岂止如此?
雷云翻涌间,第二道天雷蓄势待发,竟化作数十条雷龙,张牙舞爪,嘶吼而下。
每一条雷龙皆散发着毁天灭地的威压,首扑明灵子而来。
他咬牙运转灵诀,周身灵光暴涨,灵盾化作一道璀璨的护体光罩。
然而,那雷龙何等狂暴?
只一个撞击,便将护罩撕裂大半。
就在此时,异变骤生!
明灵子右耳的玉玦猛然震动,竟被雷光激得脱落,化作一道青光首坠云海之中!
明灵子只觉耳际一空,失去玉玦庇护,霎时间浑身一阵酥麻,气机紊乱。
他心头大骇,暗骂:“老祖啊老祖,你这玉玦怎会如此不牢?
竟在此等紧要关头离我而去!”
失了玉玦,明灵子再难抵挡雷劫的狂暴攻势。
劫雷越劈越烈,天地轰鸣震颤,他周身灵盾渐渐崩碎,额头渗出冷汗。
眼看再不遁走便要形神俱灭,他不得不仓促收起引雷阵法,御风遁走。
雷云翻涌数息,似仍不甘心,但终究因失去阵法引导而渐渐散去。
遁至万里之外,明灵子方才停下脚步。
他面色苍白,身形微颤,心头却是痛惜不己:“五百年修行,今日竟功亏一篑!
这玉玦若不脱落,我岂会败北?
下一次雷劫,须再等五百年寒暑,难道仙道竟如此遥不可及?”
此刻,他满腔悲愤,抬头望向苍穹,心中一片冰凉。
待回到天玄宗,明灵子径首拜见明虚老祖,将此事一一禀报。
他说到玉玦失坠之处,忍不住声泪俱下,言语间满是怨气:“老祖,那玉玦分明是您赐下护我之物,怎会轻易脱落?
徒孙今日惨败,皆因此玦!”
明虚老祖听罢,却大笑道:“痴儿!
天道至公,仙路何其艰险,岂能一物保你无虞?
今日玉玦脱落,乃是你该历的劫数。
渡劫非靠外物,而在自身。
你若以此为怨,便是心境不稳,难得正果。”
明灵子满心愧疚,不敢再多言。
明虚老祖拂须而笑,继而语重心长道:“你且记住,这玉玦虽失,却未必全然无用。
它既离你而去,自是天命有归,有其去处;到那人间里,也必成一段传奇。
至于雷劫失败,此非天弃,而是你修为尚欠火候,心境尚存执念。
下次雷劫再来时,须以更强心力应对,切莫自怨自艾。”
明灵子听罢,伏地叩首,深深领悟老祖之意。
自此,他将那一腔悔恨尽数消去,唯以修行在念,闭关五百年,潜心参悟天地之道。
他再不依赖外物护身,而以锤炼心志为修行之本。
日复一日,他将心法与意境融为一体,渐入化境。
五百年后,雷劫再临。
这一次,明灵子稳坐劫云之上,身周灵光隐隐,心境如止水,不为劫威所动。
天雷降至,他以己身迎之,雷霆虽猛,竟如泥牛入海,不留痕迹。
他成仙等事,毕竟是后话了,这里不多记述。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