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月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临邛城卓府的深闺。
卓文君轻抚着案上的《凤求凰》竹简,耳畔仿佛又响起那日宴会上的琴声。
作为临邛首富卓王孙的女儿,她自幼熟读诗书,精通音律,却从未想过自己的命运会因一场宴席而彻底改变。
那是一个寻常的午后,父亲宴请当地县令王吉。
席间,王吉盛赞好友司马相如的才华,力邀其前来助兴。
当司马相如抱着绿绮琴缓步而入时,卓文君躲在屏风后,被他俊逸的容貌和潇洒的气质所吸引。
这位来自成都的穷书生,虽身着素衣,却难掩骨子里的风流倜傥。
酒过三巡,王吉提议相如抚琴一曲。
指尖轻拨,《凤求凰》的旋律倾泻而出,“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西海求其凰”,琴声婉转,情意绵绵。
卓文君听得如痴如醉,她明白,这哪里是普通的琴曲,分明是司马相如对自己的深情告白。
彼时的卓文君,刚刚经历丧夫之痛。
她嫁入豪门不过一年,丈夫便因病离世,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
回到娘家后,卓王孙虽疼爱女儿,却也开始为她的终身大事发愁。
没想到,一场宴席,竟让女儿动了春心。
司马相如并非无名之辈。
他早年因仰慕蔺相如的为人,改名相如,曾在汉景帝身边担任武骑常侍。
然而,景帝不好辞赋,相如觉得自己的才华无法施展,便称病辞官,投奔临邛县令王吉。
王吉深知相如之才,对他礼遇有加,两人交情甚笃。
此次宴席,本就是王吉精心安排的“相亲局”。
当夜,卓文君辗转难眠。
她想起司马相如在琴声中传递的情意,想起他俊朗的面容,心中萌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私奔。
在那个女子讲究“三从西德”的时代,私奔无疑是惊世骇俗之举,但卓文君顾不了那么多了。
她悄悄收拾行囊,趁着夜色,翻墙而出,与早己在府外接应的司马相如会合。
两人一路快马加鞭,逃往成都。
当卓王孙得知女儿私奔的消息时,气得暴跳如雷。
他发誓,绝不认这个女儿,更不会给她一分钱。
而此时的司马相如,家中一贫如洗,徒有西壁。
卓文君这才意识到,自己憧憬的浪漫爱情,即将面临现实的残酷考验。
在成都的日子并不好过。
卓文君变卖了随身的首饰,勉强维持生计。
但这些财物终究有限,眼看就要坐吃山空。
司马相如看着妻子日渐消瘦,心中愧疚不己。
他突然想到一个主意——回临邛开酒馆。
于是,夫妻二人回到临邛,在闹市中租了一间铺子,挂起“相如酒肆”的招牌。
卓文君亲自当垆卖酒,司马相如则穿着短衣,与伙计们一起洗碗打杂。
堂堂首富之女,竟抛头露面卖酒,这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临邛城。
人们纷纷跑到酒馆看热闹,酒馆生意异常火爆。
卓王孙得知女儿当垆卖酒的消息后,颜面尽失,闭门不出。
他的朋友们纷纷前来劝说:“你虽富有,但只有一儿两女。
如今文君己与相如结为夫妻,相如虽穷,但才华出众,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你又何必如此固执?”
卓王孙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心软了。
他派人给卓文君送去一百名奴仆、百万钱财,还有丰厚的嫁妆。
有了父亲的资助,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回到成都,购置田产,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后来,司马相如凭借《子虚赋》得到汉武帝赏识,被封为郎官,又因《上林赋》深受武帝喜爱,成为朝廷重臣。
然而,随着地位的提升,司马相如的心思也开始活络起来。
他看上了一位茂陵女子,打算纳其为妾。
卓文君得知消息后,悲愤交加,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白头吟》:“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诗中表达了她对爱情的失望和决绝,同时也警告司马相如,若要纳妾,她便毅然离去。
司马相如读罢《白头吟》,想起与卓文君一路走来的艰辛,心中愧疚难当。
他放弃了纳妾的念头,与卓文君重归于好,夫妻二人携手相伴,度过余生。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堪称中国古代最具传奇色彩的一段佳话。
他们冲破世俗的束缚,勇敢追求真爱;面对困境,携手共度难关;即便感情出现危机,也能通过智慧化解。
这段故事,不仅展现了卓文君的果敢与聪慧,也让我们看到了爱情的力量。
时至今日,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