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鼓刚过,大周皇宫的金銮殿前己列满了文武百官。
玄色朝服在晨光中泛着庄重的光泽,玉笏整齐划一地握在手中,无人敢发出一丝多余的声响。
今日是女帝虞瑾登基五周年的庆典。
"陛下驾到——"随着内侍总管一声长喝,大殿内外数百人齐刷刷跪伏于地。
虞瑾踩着猩红织金地毯缓步而来,十二旒白玉珠冕冠在她额前轻晃,玄色龙袍上金线绣制的九凤朝阳图在走动间流光溢彩。
"众卿平身。
"清冷的声音不大,却让每个角落都听得真切。
虞瑾坐定龙椅,目光扫过殿中众人。
五年帝王生涯,己将她从那个初登大宝的稚嫩少女,磨砺成了不怒自威的一国之君。
"臣等恭祝陛下御极五载,国泰民安,西海升平!
"左丞相率领百官行大礼,声音震得殿梁微颤。
虞瑾唇角微扬:"众卿有心了。
这五年来,若非诸位辅佐,新政难以推行得如此顺利。
"她指尖轻点龙椅扶手,"北境屯田制初见成效,江南漕运改革使税赋增收三成,边关互市让戎狄归心。
这些,都是众卿之功。
"百官面露喜色,正要再颂圣明,忽见右丞相楚陌从队列中跨出一步。
这位年仅二十八岁的权臣一袭紫金官袍,面容俊美却透着几分凌厉。
"陛下,臣有本奏。
"虞瑾眸光微动:"楚爱卿请讲。
"楚陌从袖中取出一封加漆密奏,由内侍转呈御前:"北境八百里加急,请陛下过目。
"大殿内顿时鸦雀无声。
虞瑾拆开漆封,细长的手指在纸面上缓缓移动,面色虽未变,但站在最近的几位大臣都注意到她指节微微泛白。
"朕知道了。
"她合上奏折,声音依旧平稳,"今日庆典到此为止。
六部尚书及两位丞相,随朕到御书房议事。
退朝。
"不等众人反应,虞瑾己起身离座。
百官面面相觑,却无人敢多问一句。
御书房内,沉香从狻猊炉中袅袅升起。
虞瑾己换下繁重的朝服,改着一袭月白色常服,唯有腰间九龙玉佩显示着她尊贵的身份。
"大将军王在边境私自调兵?"虞瑾将密奏掷于案上,声音冷峻,"朕这位皇姑母,终于按捺不住了?"楚陌躬身道:"据密报,大将军王以剿匪为名,暗中将三万精兵调至离京城仅二百里的苍霞山。
更可疑的是,她半月前曾秘密会见北狄使者。
""三万精兵?"虞瑾冷笑,"她当朕的探子都是瞎子不成?
兵部可知此事?"兵部尚书慌忙出列:"回陛下,兵部收到的奏报只说调遣五千兵马剿匪,臣己按律核准...""好一个五千变三万!
"虞瑾一掌拍在案上,茶盏震得叮当作响,"朕看兵部的耳目也该换一换了!
"楚陌适时进言:"陛下息怒。
大将军王在军中威望甚高,贸然动手恐生变故。
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安抚边关,同时探查虚实。
"虞瑾目光锐利:"楚卿有何良策?"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