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惊蛰那天,雨来得又急又猛,像要把整个山村都吞没。
李伟披着塑料布,蹲在河滩上修水车。
上游冲下来的枯枝卡住了木轮,他刚俯身去扯,忽然听见山路上传来叮铃铃的脆响。
抬头望时,险些被那道银光晃花了眼——竟是辆永久牌自行车,车把上系着的红绸带在雨幕中猎猎飞舞,像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
“临时工招聘!
包吃住!”
穿中山装的干部在村口老槐树下喊话,雨滴顺着油纸伞骨成串坠落,在地上溅起小小的水花。
李伟挤在人群最前排,工装裤膝盖处的补丁被雨水浸成深色,紧紧贴在腿上。
当听到“咸都厂”三个字时,他感觉后颈突然起了层鸡皮疙瘩——这不正是画报上那个生产精密仪器的军工厂?
雨越下越大,密集的雨点打在祠堂的青瓦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像是在为这场招聘演奏着激昂的乐章。
报名表在人们手中传递时,己经被雨水晕开了墨迹,字迹变得模糊不清。
李伟蹲在祠堂廊柱下,就着闪电的光芒填写表格。
在“特长”一栏,他重重写下“电路维修”西个字,雨水顺着瓦当滴在纸面,将字迹晕染成展翅的墨蝶,仿佛预示着李伟即将展开的新的生活篇章。
祠堂里挤满了人,大家有的在小声议论着招聘的事,有的在焦急地等待着,还有的在相互询问着彼此的特长和经历。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期待的气氛,就像这下个不停的雨,让人既感到压抑,又充满希望。
李伟握着笔的手微微有些颤抖,他的心跳得厉害,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份临时工的工作,这可能是他走出大山,接触外面世界的一个机会,一个改变命运的契机。
李伟想起自己在王师傅那里学修收音机的日子,想起自己在图书室里对着画报发呆的时光,想起自己在岩画前的那些思考。
他多么渴望能有机会去接触那些先进的机器,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去探索现代工业的奥秘。
而现在,这个机会似乎就在眼前。
填完表格,李伟把它交到干部手中。
干部戴着眼镜,目光在报表上快速扫过,当他看到李伟的“电路维修”特长时,微微点头,似乎对这个年轻人有了一些兴趣。
李伟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紧张地等待着下一步的消息。
雨依旧在下,李伟站在祠堂的屋檐下,望着外面的雨幕。
他看到那辆永久牌自行车还在村口停着,红绸带在风雨中依旧鲜艳夺目。
他突然觉得,这辆车就像一个使者,带来了外面世界的消息,也带来了他梦寐以求的机会。
在这个春雷滚滚、细雨纷飞的惊蛰日,李伟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不安。
他知道,无论这次招聘的结果如何,他的生活都己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这个小山村,这个他生活了多年的故乡,即将见证一个少年为了梦想而迈出的勇敢一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