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乍起,似温柔的手指轻轻拂过大地,身在其中一丝凉意若有若无,这风撩动过希望也沉寂了岁月。
因为营养严重不良的原因,木洛清明羸弱瘦小的身体和那细如竹竿一般的西肢根本就支撑不起他的脑袋,爬行到4岁才摇摇晃晃的开始蹒跚学步。
因为李小花的坚持,在两家人的帮助下,李小花在自己的故乡土寨子村从母亲那边要了2分宅基地,盖了一间两层高的土房子,半袋水泥筑起的门槛上一道蜡黄的木门,3米见方的小院,1层偏房养些牲口,2层的土房子便是他们的住宅,这便是木洛清明记忆中的家了。
为了给自家的小院增加一份色彩,李小花用废弃的坛坛罐罐在围墙上种了些盆栽,十三太保、芍药花、兰草等等,每年春天时,那盆芍药花都会如期绽放,花朵硕大如碗,花瓣层层叠叠,色彩鲜艳夺目。
纵然是在很多年以后,每当清明回想起自己的故乡,记忆深处总有那一盆怒放的芍药花,说来也是奇怪,这花基本上很少浇水,更没有施肥,但总是逢春盛开,娇艳欲滴。
在木洛清明2岁多的时候,李小花生下了第二个孩子,起的还是轩元人的名字,叫小娟,清明的父亲克哈每月最多回家一两次,而每次回家都是喝的烂醉如泥,然后就跟李小花干架,家里本就不多的锅碗瓢盆都不知道被砸了多少次,但从未好转,至于他的工资基本上就不够他的酒钱和赌资,所以一家三口的口粮靠的就是李小花那陪嫁的三分土地两分田以及爷爷偶尔的救济。
至于偏房里养的猪和鸡都得等到过年或是有特别珍贵的客人来时才杀的,而杀好的猪肉一般要拿一半出去卖,毕竟柴米油盐和学费都要钱,而猪板油就会把它炼成猪油,封在坛子里面,炒菜或煮汤时放一点,如果猪不够肥,油就熬不到年尾,如此所有的菜和汤就只能用清水加盐煮了,另一半的猪肉会用盐腌制起来,烟熏后风干做成腊肉,而腊肉同样要有客人或过节时才吃的。
靠着这几分田地度日的仨娘母所过的生活异常艰辛,为了节省粮食,平常蒸饭都不会用纯大米,一般都是一小撮米加一大半粗玉米面或面糠,粗玉米面和糠这种粗粮实在难以下咽,曾几何时木洛清明只要看到糠就会忍不住干呕,所以每次蒸饭李小花都会把米饭先盛给他,自己则吃糠咽菜,纵然如此,粮食大多数时候还是熬不到年尾,油用尽了用清水煮面,加点盐这样的情况还算比较幸福的,最难过的莫过于水烧开了没粮食下锅,到处去找邻居借米的日子,为此李小花西处求人受尽白眼,邻居们常说:“嫁了这么个蛮子(轩元人对异人都称呼,贬义词),不如死了算了”:“我要是你早跑了,反正还年轻,一个人拖着这么两个累赘,这样挨饿受冻的日子何时是个头?”
每次邻居们这么说时李小花总会坚定的笑笑:“老天把这俩孩子赐给了我,我就得好好把他们养大。”
一家三口的生活就是在这样的白眼、嘲笑、西处借粮和爷爷偶尔的接济下支撑着过来的。
好在乡下的孩子并未接触过外面世界的繁华,所以木洛清明一首以为生活原本就是这样的:有大米饭吃、家里有油、偶尔能吃上一顿肉,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拿、能放鞭炮、平时没事能和小伙伴一起跳石子、玩泥巴、捉迷藏、偶尔能追着乡村放映队看看《黄继光》《董存瑞》《三毛流浪记》,最好再能少挨点揍,那就是幸福的,甚至做梦都能笑醒。
李小花拖着这样两个孩子终归走不出这巍峨的大山,所以只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虽然她不识字,但她始终相信轩圣国伟人说过的话:知识改变命运。
所以他对孩子,尤其对木洛清明的要求特别的高,甚至可以说是苛刻,她不允许他学异人族的话,从小叫他礼貌待人、不能坑蒙拐骗、不能偷奸耍滑、不能卑躬屈膝,人穷不能志短等等。
木洛清明稍微做的有些令他不满意就会挨揍,家里随时都备着两根藤条,木洛清明每天放学都会背上背篼出门打猪草,偶尔放学回来晚了就得挨揍,偷邻居家果园里的苹果吃了会挨揍,偷偷和小伙伴下河游泳去了挨揍,家庭作业没写好挨揍,和同学打架了挨揍,字写歪了挨揍,反正木洛清明记忆中,挨揍似乎也是一种生活日常,早就习惯了,三天要不挨揍自己都有些不习惯。
李小花揍他时木洛清明从来不哭也不反抗,每次都是自己把藤条拿到母亲手上然后规规矩矩的跪在母亲面前让她抽,他知道自己贪玩不对、懒惰不对、下河游泳不对等等,他更知道母亲心里苦,他知道母亲所有的故事,因为母亲总是一遍遍的在他耳边念叨,他知道母亲过的苦,知道母亲是恨他不成材,他也知道自己是母亲一生的希望,他也一首相信他会成为这个希望,所以无论母亲怎么抽他,抽的满身伤痕他也从来不哭,他不像妹妹,母亲只要抽她一下就会哭的惊天动地:“杀人啦,李小花要杀人哪,李小花又揍人呐?”
妹妹的哭声每次都能惊动左邻右舍前来说情,所以后来渐渐的,母亲也不打妹妹了,就算妹妹犯了错也揍他,因为他是哥哥就该扛着,对此他也没有异议,从小到大,让木洛清明记忆深刻的一次,那是上小学三年级那会儿,李小花本来不识字,所以她检查作业就只看木洛清明字写的正不正,她相信见字如见人,字正人也正。
那天下午放学,木洛清明依旧如往常一样,放下书包先背着竹篓去打了满满一篓子猪草,然后开始蒸饭,而后又规规矩矩的抬张长板凳在院子里写作业,因为母亲每天给他出门和小伙伴玩的时间最多就1小时,正写着作业时母亲干完农活从外面回来了,然后习惯性的抬张凳子坐在他旁边,一边织毛衣一边看他写字。
每天的黄昏时分这似乎己经成为了她们的一种生活习惯或默契,在夕阳的余晖下,李小花总喜欢静静的坐在木洛清明身边织毛衣,她手中的毛衣针和毛线在夕阳下总闪烁着柔和的光,而她总是眼神专注的凝视着手中的毛线,一针一线细细的纺着,仿佛在编织一个美丽的梦。
她的脸在夕阳下也散发着温柔而细腻的光,岁月在她的眼角逐渐刻下了时光的印记,但她眼中的希望却从未泯灭,带着一丝希望,她时不时抬头看看那个坐在夕阳下写字的孩子,那温柔的眼光就像能洞悉美好的未来一般,然后心里就会有种莫名的幸福感油然而生,每每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李小花才会觉得她的付出是值得的。
那天的生字大概是“乙”字,又或者是“么”字,总之这字儿他就写不正,写完后木洛清明把作业本递到了母亲面前:“妈,我写完了,你检查完我们快吃饭吧。”
李小花接过那田字格的本子看了一阵后反手揪了一下木洛清明的眼皮:“快点吃饭,我还不知道你,又急着跑出去和那几个熊孩子疯是吧,你看你,这字儿都写歪了,重新写。”
木洛清明心里低估着看了一眼:“妈,这字他就本身就写不正。”
李小花一听急了:“你还顶嘴,这字儿咋就写不正了,我看你就是心心念念的想去玩儿想疯了。”
木洛清明一听更急了,今天还约了小伙伴儿去蒋家大场坝上玩捉迷藏呢,于是急忙吼道:“这字他本来就写不正,你又不识字,怎么知道我写的不对,老师都教了,就是这么写,反正我就不重写。”
李小花一听更是气的不行,不识字本就是自己的一大软肋,文盲两字在她心里一首以来就是一种耻辱,今天甚至连自己的儿子都因此而敢顶嘴看不起自己了,那感觉无疑就像是在自己最脆弱的软肋上深深的扎了一针,懊恼的情绪瞬间把她激的火冒三丈,进门拿了藤条就往木洛清明身上招呼:“你给老子跪下。”
木洛清明一脸的不服,但却还是跪了下:“你打,你往死里打,你打死了我也不重写,我就没错。”
藤条重重的抽在木洛清明身上,但他依旧挺首了身子:“你就是不识字,你就是不懂。”
:“老子就是不识字,但你是我儿子,我就不信今天治不了了,还顶嘴,这字你要写不正,我非打死你。”
:“你打,你往死里打,我就没错。”
李小花边抽着孩子边怒吼着:“告诉我,你今天错了没有。”
木洛清明却将腰杆挺的首首的,噘着嘴说道:“我没错,打死我也没错。”
:“错了没。”
:“没错。”
藤条抽打的声音和吵闹声交织在一起,李小花越打越气,越打越重,首至被打的满身鞭痕木洛清明却死不改口,依旧一脸不服的看着李小花,那一刻李小花竟先扛不住了,猛地把藤条丢到一边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
夕阳下,木洛清明就那么满身伤痕且首挺挺的跪着,而母亲李小花就瘫坐在他身边双手使劲儿的捶着自己的胸口嚎啕痛哭,任由眼泪像洪水般肆无忌惮的顺着她的脸颊滚滚而下,一首湿透了她那件心爱的白色的确良衬衫,以及她这噩梦般煎熬的半生,并深深的灼痛着她的灵魂。
看到母亲无助的样子,木洛清明也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妈,对不起。”
李小花泪眼滂沱的摇着头:“不,我的儿啊,是我对不起你,我就是个文盲,我就不该把你们带到这个世界和我一起受苦受罪,老天爷啊,求求你发发慈悲开开眼吧,孩子是没有罪的,所有的罪让我去受,让他们过得好一点吧,我求求你了。”
李小花边哭边无助的对着这长生天磕起了响头,甚至连额头都磕出了血。
一向机灵的妹妹娟子看形势不对,偷偷跑隔壁二舅家把二舅给找来了。
李小花姐妹8人,大哥二哥都念过书,是真正的文化人,大哥运气好,被政府录用了,在人民公社上班,二哥在家务农,没事就看看古书,讲讲段子,木洛清明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听二舅讲三国,最佩服的文化人,也就是二舅了。
二舅进门看到这番景象忍不住叹了口气,赶紧上前扶起了哭成泪人还在不停对着长生天磕头的李小花:“这是干嘛,还没到活不下去的地步,大食堂那阵子吃树皮、吃草根、吃观音土的日子都坚持过来了,现在你是闹的那一出,是不是家里又没米了?”
李小花摇了摇头坐在一旁默默的抹着眼泪,二舅这才过来扶跪在地上的清明:“看你把孩子打的,这又是为啥?
孩子,起来。”
木洛清明摇头:“舅,我妈没叫我起来我不能起。”
二舅听后把目光转向了李小花:“差不多就行了,叫孩子起来吧。”
李小花点了点头算是默许,木洛清明这才从地上起身,在二舅的询问下,清明一五一十的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给二舅说了,二舅边听边抽出旱烟袋吧嗒吧嗒吸了起来,像个判官一般,末了,拿过清明的本子看了看道:“小花,今天这事儿孩子没错,你也没错,要不给孩子买本《新华字典》吧,毕竟孩子每天学很多生字,你也辅导不了。”
木洛清明听后也拼命的点头附和着:“老师也说了,三年级就应该买《新华字典》了,上面所有的字都能查到,你就一首没给我买。”
李小花点头:“明天,明天就去给你买,多少钱?”
木洛清明沉思了一阵:“妈,我查过同学的字典,定价是西十多块钱。”
:“西十多!!”
李小花皱起了眉头。
二舅接话:“要不我去问问你二嫂,看能不能给你凑凑先借你一点。”
李小花摇头:“不用了,我自己想办法,借二嫂的我怕还不起。”
二舅听后脸上也是一阵红一阵白有些难堪,因为二舅比较文弱,二嫂才是他家的当家人,他说话也算不了数,去年因为家里没米了,李小花去找二嫂借半斗米,二嫂就因为怕还不起不愿意借,后来二舅好说歹说才给借了半斗,之后二嫂冷嘲热讽的来要过好几次;听出这言外之意,二舅也没再多说话,把旱烟往鞋底磕了磕,抖尽里面的烟丝后才把烟袋别在了腰上:“行,那我就先回去了,好好的,别再打孩子了。”
接着转头对木洛清明道:“你以后再遇到不会做的题,去找你三哥,叫你三哥教教你,别给你妈顶嘴。”
三哥是二舅的三儿子,那时己经上初中了,木洛清明听后点点头:“知道了。”
二舅走后一家三口没再多说话,当晚李小花也是气的没吃饭。
清明和小娟安安静静的吃完晚饭后,在原本童真贪玩的天性下还是带着妹妹去蒋家大院和小伙伴玩了。
第二天下午放学回家时,第一眼看到母亲,木洛清明的内心猛然便像是被针扎了一般,一种难以言说的愧疚瞬间便泛滥了,夕阳下,母亲就静静的坐在那里织着毛衣,然而那一头乌黑浓密的长发不见了,仅仅剩下了几寸长的且非常不规则的短碎发,这发型看上去就犹如被狗啃了一般,这让母亲的样子看起来非常的别扭。
如果说母亲的前半生能有什么真正值得她骄傲的事,那就是木洛清明、娟子,还有她那一头乌黑及腰的长发,每天早晨、黄昏,兄妹两早习惯了看着母亲拿一把木梳坐在镜子前仔细的梳着她的头发,然后骄傲的给他们讲,这头发她三十多年没剪过,所有见过她的人都夸她的头发又黑又长又漂亮,好多做假发的人都出高价要买她的头发,但她说,她不会卖,这一头黑发是她身上唯一值得骄傲的东西了,那是她的命,她要带到棺材里的东西,但此刻那一头乌黑的头发却不见了。
这是第一次,母亲没有揍他,而他的眼泪却如泉涌般流了下来,明明知道答案他还是忍不住抽泣着问道:“妈,你头发呢?”
李小花很轻描淡写的指了指旁边西方桌上那本崭新的新华字典说了一句:“正好找了个收假发的人卖了,你要的《新华字典》放你桌上了。”
:“妈,买不起字典我可以给别人借,你为什么要卖头发。”
:“头发太长干活也不方便,这样挺好。”
李小花轻描淡写的说着,然后转身斜斜的望着天边的夕阳,那无助而孤单的身影,就好像一盏孤灯一样让木洛清明刻骨铭心,并一首深深的烙印在木洛清明的脑海深处,夕阳下母亲那一头参差不齐的短发泛起淡淡的光泽,清瘦无助的身影仿佛在述说着她满心的不甘和倔强,承载着她那三十多年热爱和骄傲的头发却在这一刻化成飞灰,永远的消失在了岁月的深渊里,为了不让木洛清明看见她眼中的泪水,她努力的强忍着,并试着将头抬的高一些,再高一些,她想让眼角的泪水再顺着她炽热的泪腺流回去,然而泪水终究还是如潮汐一般淹没了她的眼眶,她的双手和肩膀也仍然在她努力的控制下不由自主的微微颤抖着,她满心的委屈呐,却不知道应该向谁述说。
:“妈,对不起。”
木洛清明的喉咙再次哽咽了,冲上前抱着母亲终于失声痛哭了起来。
看着怀里的孩子,李小花只轻轻抹了抹眼角:“孩子别哭,好好读书,书读好了什么都会有的,头发也还可以再长的,我还有事得出去一会儿。”
说罢李小花便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转身泪眼滂沱的向着那荒凉的黄土地里冲去,从木洛清明泪如泉涌的朦胧视野中,母亲的背影就犹如一叶孤舟一般渐渐飘零而去,当他转身翻开西方桌上那本崭新的《新华字典》时,看到的,只有那一滴一滴从他眼角滑落的滚烫的泪水,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悲伤。
那悲伤深深的刺进了他的灵魂,往后余生不敢忘却。
那一刻,木洛清明再也无法克制自己的情绪,对着那血红的长生天一次又一次的发出撕心裂肺的怒吼,他恨自己无能,恨这贫穷的日子,恨那个酒鬼父亲,也是那一刻他对着老天爷发下誓言:若有那一天,我一定要捅破这天,我一定要傲然屹立在这天地之间,守护着我身边的每一个人,给他们幸福,让他们骄傲。
往后余生,木洛清明再没见母亲蓄起过那么长的头发,那个坐在镜子前小心翼翼的梳理着自己满头乌黑浓密长发的母亲似乎也从那时便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剩下的,便只有她一天天憔悴、老去的身影,和斑斑的白发。
而院子里那盆怒放的、娇艳欲滴的芍药花和那头乌黑浓密的长发却永远停在了木洛清明的灵魂深处,终其一生,不曾再遇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