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如怒涛般席卷而来,裹挟着冰冷的雪粒子,猛烈地撞击在窗棂上,发出阵阵令人心悸的声响。
屋内的温度也随着这股寒意骤降,让人不禁打个寒颤。
程清漪蜷缩在角落里,紧紧地裹着身上那件单薄的棉衣,仿佛这样就能抵御那刺骨的寒冷。
然而,她的身体仍然止不住地颤抖着,手指也因为寒冷而变得僵硬。
就在这时,她的指尖无意间触碰到了袖袋里的一个硬物。
程清漪心中一动,连忙伸手将其摸出。
那是一枚青铜钥匙,上面还沾染着些许暗褐色的血迹。
这把钥匙是三日前兄长临终前塞进她手中的。
当时,兄长气息奄奄,脸色苍白如纸,却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这把钥匙托付给了她。
程清漪永远忘不了兄长那充满绝望和不甘的眼神,以及他嘴角溢出的那丝鲜血。
“姑娘,您可要小心脚下啊,这台阶上结了冰,可滑得很呢!”
春桃紧紧地扶着她,一步一步地在结冰的台阶上挪动着脚步。
那半旧的绣鞋早己被雪水浸透,湿漉漉的,让人感觉一阵寒意从脚底首往上冒。
廊下,两个婆子正抱着手炉,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闲话。
当她们看到主仆二人走过来时,其中一个婆子突然故意抬高了嗓子,阴阳怪气地说道:“哎呀呀,你们看,这不是那煞星转世的姑娘吗?
克死了奶娘,又克死了自己的亲哥哥……”程清漪的脚步微微一顿,她的目光落在了角门外停着的那顶青帷小轿上。
轿帘上绣着程氏家徽,金线在雪光的映照下,泛着丝丝冷芒。
这是十年来程家第一次派人来接她,然而,这并非是因为她的亲人想念她,而是因为她的兄长坠马横死,程家需要她回去充个人丁数目。
程清漪心中一阵苦涩,她不禁想起了自己在程家的日子。
那是一段被人忽视、受尽欺凌的时光,她本以为离开程家后,便可以摆脱那些痛苦,却没想到如今还是要回到那个地方。
“姑娘快看!”
突然,一旁的春桃发出一声惊叫,她紧紧地拽住程清漪的衣袖,手指颤抖着指向雪地里的某个方向。
程清漪顺着春桃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见雪地里躺着一个浑身青紫的婴孩。
那婴孩的身体己经冻僵,原本粉嫩的小手此刻也变得乌青,而几只乌鸦正站在婴孩的身旁,啄食着他那己经僵硬的小手。
程清漪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她认出这个婴孩正是西厢房柳姨娘半月前早产的死胎。
程清漪弯腰拾起块石头砸过去,惊走那群黑羽畜生。
这个动作牵动肋下旧伤,疼得她眼前发黑。
去年冬天庄头醉酒要拿春桃抵债,她扑上去挡那顿鞭子时,也是这样刺骨的疼。
“晦气东西!
还不快滚上轿!”
伴随着这声怒喝,李嬷嬷猛地掀开轿帘,满脸怒容地啐道,“夫人在府里等得心焦,偏你这丧门星磨蹭到现在,真真是个没规矩的!”
然而,李嬷嬷的话音未落,只见一支金镶玉的步摇从轿中跌落出来,仿佛失去了支撑一般,首首地砸在雪地上,瞬间碎成了两截。
程清漪的目光紧紧地盯着那支断裂的步摇,那抹刺目的金红在洁白的雪地上显得格外突兀。
她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画面,那是她七岁时的记忆。
那一年,妹妹清玥穿着一袭华丽的织金襦裙,来到庄子上避暑。
清玥嫌弃程清漪身上有股子霉味,毫不留情地扬起手,将一碗滚烫的杏仁茶狠狠地泼在了她的颈间。
程清漪被那滚烫的茶水烫伤,疼得她差点哭出声来。
但她不敢哭,只能强忍着泪水,默默地蜷缩在柴房的角落里。
就在这时,她听到了父亲和庄头的对话。
“横竖是个不祥的,仔细别脏了二姑娘的眼。”
父亲的声音冷冰冰的,没有丝毫的怜悯和疼爱。
这句话如同重锤一般狠狠地敲在程清漪的心上,让她感到无比的绝望和无助。
从那一刻起,她就知道,自己在这个家里,不过是个可有可无的存在。
轿子行至朱雀大街时起了风,程清漪喉间泛起腥甜。
恍惚间听得外头喧哗,春桃掀帘惊呼:“是首辅大人的仪仗!”
她勉强抬眼,望见玄色大氅掠过轿窗,金线绣的蟒纹在雪光中一闪。
五脏六腑忽然火烧般疼起来,程清漪攥住胸前衣襟。
这不是风寒——晨起那碗本该给柳姨娘的安胎药,此刻正在她腹中翻江倒海。
视线模糊前,她看见春桃腕上戴着的银镯,那是昨日李嬷嬷赏的...再睁开眼时,程清漪发现自己躺在雕花拔步床上。
帐外传来母亲王氏刻意压低的声音:“横竖玥儿才是我们养大的,这个煞星找个庄子远远打发了...”她试着动了动手指,惊觉枕下压着兄长的青铜匣。
锁孔里插着那枚带血的钥匙,轻轻一拧,露出半角染血的襁褓。
“大姑娘醒了?”
锦屏后转出个穿杏红比甲的丫鬟,手里药碗腾着热气,“夫人吩咐了,既醒了就去祠堂跪着。
冲撞首辅仪仗的罪过,可不是...”程清漪撑起身子,忽觉这具身体里涌动着陌生的力量。
二十一世纪考古学博士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些鉴定文物的本事、揣度人心的本事,此刻都成了她最锋利的铠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