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的坚持让他在单位处境愈发艰难,可他没有退缩。
他决定收集那家企业试图贿赂的证据,向上级反映。
然而,他深知此举风险巨大,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反咬一口。
就在他西处寻找证据时,县里来了一位新的纪委书记,专抓不正之风。
李逸觉得这是个机会,他鼓起勇气,带着整理好的证据,敲响了纪委书记办公室的门。
纪委书记认真听取了李逸的汇报,对他的勇气和坚持表示赞赏。
经过深入调查,那家企业的违规行为被曝光,相关责任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此事在县里引起了轰动,李逸也因此名声大噪。
县委书记亲自表扬了他,称他是坚守原则的好干部。
原本对他态度冷淡的同事们纷纷改变态度,对他投来敬佩的目光。
李逸知道,这次危机不仅考验了他的原则,也让他在复杂的官场中站稳了脚跟,但他明白,未来还会有更多人情世故的挑战等待着他,而他己经做好了准备,坚守初心,从容应对。
因为在扶贫项目招标事件中的出色表现,李逸得到了上级的赏识,被提拔为县委办公室副主任。
这个职位的提升,意味着李逸将接触到更多核心事务,同时也被卷入更为复杂的人情世故旋涡之中。
上任伊始,前来道贺的人络绎不绝,其中不乏一些平时鲜少往来的面孔。
这些人或是带着贵重的礼品,或是说着谄媚的话语,目的无外乎与李逸拉近关系,期望日后能在某些事情上得到他的关照。
李逸心中清楚,这些人大多是冲着他现在的职位而来,并非真心与他交好。
但官场的人情往来讲究礼数,他不得不笑脸相迎,妥善应对。
一天,一位自称是某乡镇企业老板的人找到了李逸。
老板姓王,一见面就对李逸的能力和勇气赞不绝口,随后话锋一转,提及自己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时遇到了土地审批的难题,希望李逸能从中斡旋,帮他打通关节。
李逸心中警惕,委婉地表示土地审批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自己不能随意插手。
王老板却不放弃,暗示李逸若能帮忙,企业日后定会给予丰厚的回报。
李逸再次坚决拒绝,并严肃地告诫王老板,这种不正当的行为绝不可取。
王老板离开后,李逸陷入了沉思。
他深知,随着职位的提升,类似的诱惑和人情压力会越来越多,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原则底线。
随着对县委工作的深入参与,李逸渐渐察觉到,县委内部似乎存在着不同的派系。
这些派系之间虽未公开争斗,但在一些决策和人事安排上,明争暗斗不断。
有一次,县委讨论一项关于新工业园区选址的重要决策。
以主管工业的副县长为首的一派,主张将园区建在靠近县城东部的区域,认为那里交通便利,有利于吸引投资;而另一派则以一位资深的常委为代表,提议将园区建在西部,理由是西部土地资源丰富,开发成本低。
两派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