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议讨论过程中,李逸明显感觉到了双方的拉拢之意。
主管工业的副县长私下找到李逸,暗示他若支持东部选址方案,日后在工作中会给予他更多的支持和资源;而那位常委也通过各种渠道向李逸传达了希望他支持西部方案的意思,并隐晦地提及一些潜在的好处。
李逸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他深知,自己的这一票可能会影响整个决策的走向,同时也会决定他在不同派系中的立场。
但李逸明白,他不能因为个人利益或人情关系而做出错误的选择。
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深入调研了东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包括地理环境、基础设施、未来发展潜力等多个方面。
最终,在再次召开的会议上,李逸根据自己的调研结果,客观公正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建议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重新规划一个更为合适的选址方案。
李逸的这一表态,虽然没有明确站在任何一方,但却赢得了部分中立领导的赞赏,他们认为李逸不偏不倚,能够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
然而,这也让他同时得罪了那两个试图拉拢他的派系,为他日后的工作埋下了隐患。
随着新工业园区选址方案的逐渐推进,李逸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这也引来了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觊觎,他们试图通过腐蚀李逸,从而掌控整个项目的走向,谋取私利。
一天,一位神秘的中间人找到了李逸,提出只要他在项目招标过程中偏袒某几家特定的企业,就会给予他一笔巨额的贿赂。
这笔贿赂的金额之巨大,足以让任何人心动。
中间人还暗示李逸,在这个项目中,很多人都己经暗中参与其中,他若不加入,不仅会错失良机,还可能成为别人的眼中钉。
面对如此巨大的权力诱惑,李逸内心也曾有过短暂的动摇。
毕竟,他出身普通,这笔钱可以让他和家人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当他想到自己一路走来的初心,想到那些因为坚守原则而克服的困难,他的内心逐渐坚定起来。
李逸严词拒绝了中间人的提议,并警告他不要再进行这种违法违规的行为。
然而,拒绝贿赂的后果很快就显现出来。
李逸发现,自己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阻碍,一些原本支持他的同事开始变得疏远,项目的相关资料也频繁出现问题。
但李逸没有退缩,他决定主动出击,将这一情况向上级领导和纪委部门反映,坚决与这种腐败行为作斗争。
就在李逸积极应对权力诱惑带来的危机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舆论风波席卷而来。
有人在网络上匿名发布了一系列文章,指责李逸在新工业园区项目中存在严重的腐败行为,收受巨额贿赂,为特定企业大开绿灯。
文章还附上了一些经过剪辑拼接、看似“铁证如山”的图片和聊天记录。
这篇文章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时间,李逸成为了众矢之的,各种负面评论铺天盖地。
县委的声誉也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上级领导对此高度重视,责令成立专门的调查组,对李逸进行全面调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