炽热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在大地上,蝉鸣阵阵,奏响夏日的乐章。
张美华一放暑假,就迫不及待地跟着父母回到了农村老家。
村子被层层叠叠的青山温柔环抱,村口那座老石桥,石板上布满岁月摩挲的痕迹,连接着村里的小路与外界。
桥下溪水潺潺流淌,清澈见底,一群群小鱼小虾在水底的石头间自在穿梭。
溪边,几株垂柳依依,细长的柳枝随风轻舞,时不时地拂过水面,荡起一圈圈涟漪。
村里的房屋大多是土坯房,错落有致地分布着。
屋顶上覆盖着的茅草,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金黄。
墙壁上用石灰刷出的标语,醒目又带着时代的印记,像“计划生育,利国利民”“科技兴农,勤劳致富”,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村头的大广播每天定时响起,播报着新闻、农业知识,那响亮的声音,成了村子生活的一部分。
张美华刚到村子,就被一群热情的小伙伴围住了。
阿强还是一如既往地活泼,他一把拉住张美华的手说:“美华,你可算来啦,我们等你好久了!”
阿珍还是那么腼腆,笑着对张美华说:“美华,我给你留了自己做的小沙包。”
这时,阿勇从一旁窜了出来,手里挥舞着一根树枝,大声嚷道:“这次可有的玩咯!”
除了这几个老朋友,张美华还认识了新伙伴。
扎着马尾辫的阿秀,眼睛亮晶晶的,说话带着一股脆生生的劲儿;还有总是戴着一顶破草帽的阿福,别看他平时闷声不响,鬼点子可多了。
午后,太阳高悬,正是去河里摸螺蛳的好时候。
阿强一马当先,挽起裤脚就下了水,阿勇也不甘示弱,跟在后面。
张美华有些犹豫,阿秀拉着她的手说:“别怕,水不深,我带着你。”
下了水,清凉的河水没过脚踝,张美华学着小伙伴们的样子,弯下腰在水底摸索。
不一会儿,就摸到了好几个螺蛳,她兴奋地拿给大家看。
阿福在一旁指导:“要找那些壳上没青苔的,才新鲜呢。”
远处的田野里,麦浪翻滚,金黄一片。
村民们挥舞着镰刀,忙着收割麦子,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
打谷场上,脱粒机的轰鸣声不绝于耳,扬起的麦糠在阳光下飞舞。
张美华的爷爷坐在院子里,一边抽着旱烟,一边感慨:“现在政策好,包产到户,咱农民的日子有盼头咯!”
傍晚,大家聚在打谷场上玩跳皮筋。
阿珍和阿秀在两头撑着皮筋,张美华和其他小伙伴在中间灵活地跳跃、穿梭。
阿勇在一旁捣乱,时不时伸手去勾皮筋,惹得大家一阵笑骂。
玩累了,大家就躺在草地上,望着被夕阳染成橙红色的天空,分享着彼此的小秘密。
村里的长辈们也十分亲切。
张美华的奶奶在厨房里忙活着,锅里煮着香喷喷的玉米,那香甜的气息飘满了整个院子。
隔壁的王大爷路过,笑着递给张美华一把自家种的花生:“妮儿,尝尝,可香了!”
夜幕降临,一轮明月高悬于天空之中,皎洁的月光宛如水银一般倾泻而下,静静地洒落在这个宁静的小村子的每一个角落。
整个村庄仿佛被一层银纱所笼罩,显得如梦似幻。
此时,张美华正和一群小伙伴们聚集在自家的院子里。
他们兴高采烈地点燃了一堆熊熊燃烧的篝火,橘红色的火焰欢快地跳跃着,照亮了每个人那充满期待的面庞。
众人围坐在篝火旁,欢声笑语不断。
突然,阿强兴奋地从家中跑出来,手里拿着一只明亮的手电筒。
他站到墙边,开始用双手摆弄出各种奇妙的手势,随着光线的照射,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动物影子便投射在了墙壁之上。
只见那只“兔子”竖着两只长长的耳朵,一蹦一跳;“老鹰”则张开宽大的翅膀,在空中翱翔;还有那可爱的“小狗”,摇着尾巴欢快地奔跑着……这些手影形象逼真,活灵活现,引得小伙伴们阵阵惊叹和欢呼。
就在这时,阿珍轻柔地唱起了一首熟悉的童谣:“月亮粑粑,肚里坐个爹爹......”她那甜美的嗓音如同夜莺歌唱般婉转悠扬。
其他小伙伴也纷纷跟随着她一起轻轻哼唱起来。
美妙的歌声在寂静的夜空中悠悠飘荡,宛如天籁之音,让人陶醉其中。
张美华静静地坐在一旁,聆听着这动人的歌声,欣赏着眼前这温馨美好的场景,心中不禁感慨万分。
她觉得,农村的生活虽然简单朴实,但却充满了无尽的温暖与欢乐。
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繁华,只有大自然的宁静祥和;没有高楼大厦的冰冷压抑,只有邻里之间的亲密无间。
而身边这些天真无邪的小伙伴以及和蔼可亲的长辈们,则像是这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画卷中最为生动鲜活的色彩,共同勾勒出了一幅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美丽图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