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第一有什么用?
像个哑巴一样!”
饭桌上,母亲的话像刀扎进我心里。
从此,自卑如影随形。
职场汇报时我发抖出错,被同事嘲笑。
5岁的儿子伊伊因内向被亲戚奚落,梦里哭喊“我不是哑巴”。
绝望中,我偷学心理学,却遭母亲阻挠:“学这些能当饭吃?”
直到发现她珍藏的、撕碎又粘好的我的童年画作,才明白她的爱扭曲如荆棘。
这一次,我绝不让悲剧重演。
01 饭桌阴影饭桌上,亲戚们正眉飞色舞地炫耀自家孩子的各种成就。
“我家孩子这次钢琴比赛拿了一等奖,老师都说他天赋高!”
亲戚 A 满脸得意地说道。
“我家那孩子,成绩一直稳定得很,这次又考了年级前三,以后肯定能上名校。”
亲戚 B 也不甘示弱。
我在一旁听着,紧张地揪着裙子,手心里全是汗。
终于,我鼓起勇气,声音微微颤抖地说:“妈,我这次考试考了第一名。”
我满心期待地看着母亲,希望能从她脸上看到一丝欣慰和夸赞。
母亲却皱着眉头,眼神里满是嫌弃,扫了我一眼说:“考第一有什么用,看看人家孩子,又懂事又大方,哪像你,像个哑巴一样,闷不吭声的。”
这话一出,原本热闹的包房瞬间安静下来,亲戚们有的点头附和,有的斜着眼看我,那目光像针一样扎在我身上。
我的脸 “唰” 地一下涨得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满心的委屈和羞耻感如潮水般将我淹没,我低着头,紧紧咬着嘴唇,努力不让眼泪掉下来。
母亲似乎察觉到了周围异样的气氛,补了一句。
“我不是为了打击你,而是为你好。
你要真想让我高兴,就别光顾着死读书,多学学人家怎么表现自己。”
说完,她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夹菜。
却没注意到,她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把钝刀。
一点一点,割裂我的自尊心。
很久以后,我才懂得自己童年到底经历了什么。
如果一个孩子长期处于家庭环境和父母的否定与苛责之中,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助”。
尤其是这种“比较式教育”,带来的会是长久的自卑与痛苦。
但我年幼不知,却深受其害。
长大后,在职场上我也同样被自卑深深笼罩着,如履薄冰。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