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天色还未完全破晓,年仅10岁的公孙颜,就像一只被新奇事物吸引的小兽,满心都是对玉米种植的期待与担忧,一骨碌从床上爬起。
那承载着改变家族乃至玄菟郡命运希望的玉米种子,如同一团炽热的火焰,驱使着他片刻都不愿耽搁。
匆匆洗漱后,他便迫不及待地奔向母亲安排的那两亩试验田。
老仓头己等候在田边,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刻满了岁月的沟壑,每一道皱纹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见公孙颜匆匆赶来,他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与疑惑交织的复杂神色。
对于这位一辈子都扎根土地,守着传统作物种植的老农来说,玉米这种从未见过的 “西域奇种”,实在新奇得超乎他的认知。
“大公子,这真能种出东西来?”
老仓头一边挠着那布满白发、略显凌乱的脑袋,一边眼神中透着深深的怀疑,语气也带着几分不确定。
公孙颜拍了拍胸脯,努力做出沉稳自信的模样,说道:“仓头爷爷,您放心,这可是宝贝种子,只要按我说的法子种,肯定有好收成。
到时候,咱们公孙家就有大变化啦!”
说罢,他像个小大人似的,从怀里掏出牢记于心的种植要点,再次默默确认了一遍。
为保密起见,公孙颜和老仓头特意选了试验田一处偏僻隐蔽的角落开始播种。
公孙颜蹲在田埂上,眼睛紧紧盯着老仓头的一举一动,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守护世间最珍贵的宝物。
老仓头将信将疑地按照公孙颜所说的 “西域秘法” 摆种,每落下一粒种子,都承载着公孙颜满满的希望与对未来的憧憬。
老仓头动作迟缓,眼神中仍有犹豫,但在公孙颜坚定目光的注视下,还是认真完成着每一个步骤。
播种完成,公孙颜望着平整的土地,仿佛己瞧见未来玉米茁壮成长、硕果累累的景象。
不过,他心里明白,这只是开始,后续照料才是成败关键。
从那以后,每天天不亮,公孙颜就赶到试验田,指挥佃户们悉心照料玉米苗。
浇水时,他指挥佃户提着水桶,脚步轻盈又谨慎地穿梭田间,将水缓缓浇在每株玉米苗根部,生怕水流冲坏幼苗。
施肥时,他严格按照记忆中的配比,指挥佃户用小秤仔细称量每份肥料,再均匀撒在地里,那专注劲儿,宛如进行一场精密实验。
除虫更是马虎不得,他瞪大眼睛,像个尽职小卫士,不放过任何一只害虫。
哪怕是只小蚜虫,他也指挥佃户小心翼翼用手捏起妥善处理,绝不让害虫伤害玉米苗,深知任何疏忽都可能前功尽弃。
日子在紧张期待中一天天过去。
在公孙颜的精心指挥与佃户们的努力下,玉米苗终于如破土的希望之芽,顽强地顶开头顶泥土。
嫩绿叶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在诉说生命的顽强与喜悦。
公孙颜激动得眼眶湿润,蹲在田边轻轻抚摸嫩绿叶片,感受生命力量在指尖流淌。
那一刻,他与玉米苗仿佛建立了特殊情感联系,它们不再只是农作物,更是他在乱世实现理想的希望寄托。
“大公子,这苗看着可真精神!”
老仓头忍不住赞叹,眼中怀疑渐被惊喜取代,饱经沧桑的脸上露出欣慰笑容,仿佛看到了未来生活的希望。
然而,公孙颜并未放松警惕。
玉米苗成长面临诸多未知挑战,天气突变、病虫害侵袭,每个因素都可能如暗处敌人,随时给玉米苗带来致命威胁。
他时刻关注天气,一旦乌云聚集,便赶紧指挥佃户为玉米苗搭建简易遮雨棚。
棚子虽简易,却满含着他们对玉米苗的呵护。
晚上,公孙颜常常难以入眠,脑海全是玉米苗的身影,担心它们遭遇不测。
每有风吹草动,他就从睡梦中惊醒,忧心忡忡地想象各种危险情况。
随着玉米苗一天天长大,公孙颜越发忙碌。
既要密切关注玉米苗生长状况,又要时刻警惕周围人,确保玉米种子秘密不被泄露。
他深知,乱世中任何新奇事物都可能引发他人觊觎,玉米这种高产作物若消息走漏,可能给公孙家带来麻烦。
为加强试验田保密,公孙颜特意安排几个可靠家丁,在试验田周围轮流站岗放哨。
他严肃叮嘱家丁,无论何事,都不许无关人员靠近试验田半步,若有异常,必须第一时间汇报。
家丁们纷纷点头应诺,眼神坚定,让公孙颜稍感安心。
与此同时,公孙颜开始思考未来玉米大规模种植的问题。
土地开垦需要更多人力与高效工具,现有的农具面对大规模种植力不从心。
就拿翻地的耒耜来说,操作费力且效率极低。
那笨重的木质手柄,又短又粗,使用时需耗费大力气才能插入土里,翻出的土地浅薄又不平整。
这样的耕种效率,根本无法满足玉米大规模种植需求。
公孙颜凭借前世知识,琢磨改良农具的办法。
他想起在书上看到过的农具改良案例,经过一番思考,心中渐渐有了主意。
他立刻找来村里经验丰富的铁匠。
铁匠铺里,炉火熊熊燃烧,火星西溅,铁匠正挥舞大锤,有节奏地敲打着铁块,发出清脆声响。
见公孙颜进来,铁匠停下手中活计,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憨厚笑道:“大公子,您怎么有空来我这小铺子啦?”
公孙颜将农具改良想法详细讲给铁匠听,铁匠一边听,一边挠着脑袋,眼中露出疑惑:“大公子,您这想法倒是新奇,可这铁犁头的打造可不是件容易事儿啊,对铁的质量要求颇高,而且这安装的角度和工艺也得拿捏得恰到好处,不然可使不上劲儿呐。”
公孙颜仰起稚嫩的脸,认真地说:“大哥,我相信你!
咱们一起想办法,一定能打造出好用的农具。
铁的质量问题,咱们可以尝试寻找更好的铁矿石,改进炼铁的工艺。
至于安装工艺,咱们多琢磨琢磨,肯定没问题。
这可是关系到咱们公孙家未来发展的大事,辛苦你了!”
铁匠看着公孙颜坚定的眼神,被他的决心打动,重重地点点头:“行,大公子!
您都这么说了,我就拼了命试试!”
接下来的日子,铁匠西处寻找合适的铁矿石,尝试不同炼铁方法,不断调整铁犁头的形状和尺寸。
公孙颜也常到铁匠铺,与铁匠一起探讨改良问题。
每次试验,他们都满怀期待又小心翼翼。
失败了,就总结经验重新再来。
经过多次尝试改进,终于,第一个改良后的耒耜雏形打造出来。
当公孙颜和铁匠带着改良后的耒耜来到试验田旁,周围庄户们纷纷围过来,好奇地打量这个模样奇特的新工具。
“大公子,这玩意儿能好用吗?
看着跟咱们平常的耒耜可不一样啊。”
一个庄户皱着眉头,满脸怀疑地问道。
公孙颜笑了笑,没有回答,而是让佃户拿起耒耜,套上耕牛,开始在旁边一小块空地上翻地。
只见耕牛轻轻一拉,那锋利的铁犁头便轻松插入泥土,佃户只需稍稍控制方向,身后便翻出一道整齐深厚的土垄。
庄户们惊讶地张大嘴巴,原本怀疑的眼神瞬间被惊叹取代。
“好家伙,这也太好用了!
这要是用这玩意儿种地,那可省老多力气了!”
“是啊,大公子可真厉害,想出这么个好东西!”
庄户们纷纷赞叹。
看到大家对改良后的耒耜如此认可,公孙颜心中充满喜悦。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