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七年(1374年12月1日),应天府东宫被冬日暖阳温柔地包裹着,琉璃瓦反射出金色光芒,雕梁画栋上的彩绘栩栩如生,无声地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荣耀。
东宫之内一片忙碌,却处处洋溢着喜悦的氛围。
下人们脚步匆匆,脸上都挂着藏不住的笑容。
一位身着衮龙袍的威严青年在走廊里来回踱步,脸上满是担忧之色,嘴里小声嘟囔着:“你们母子一定要平安啊,常姐姐,孤相信你。”
这人正是太子朱标。
与此同时,坤宁宫内,一位长身瘦削、面如美玉、目有神明,身着龙纹常服,颇具威严之气的中年人(关于鞋拔子脸,实难让人信服)焦急地说道:“妹子,产婆今日来报,咱大孙今日可能要出生了。”
此人便是朱元璋。
马皇后站在宫闱之中,周身散发着温和而坚定的气场。
她衣着朴素,眼中满是仁慈,急切地回应道:“重八,我东西都准备好了,咱们快些去!
帮着看看常家妹子和标儿。”
话音刚落,一群身着华丽服饰的太监和宫女便簇拥着二人,快步向东宫走去。
所到之处,众人纷纷下跪,不敢首视。
转眼间,他们便来到了东宫门前。
“陛下,娘娘,到了。”
朱元璋和马皇后快步走进东宫,朱标和吕氏匆忙下跪迎接。
“儿臣、妾身,叩见皇帝陛下,皇后娘娘。”
“快起来,快起来,常家妹子怎么样了?”
朱元璋迅速拉起朱标问道。
“爹,产妇说要生了,但迟迟没有动静。”
朱标一边擦汗一边回答。
“标儿,放心吧,很快你就能当爹了!
吕氏,你去产房看看情况,有什么动静及时回来汇报。”
马皇后轻声安慰着朱标。
众人在焦急的等待中,时间仿佛变得无比漫长。
突然,“哇——”一声清脆的啼哭,瞬间打破了紧张的宁静。
一名负责皇室记录的女官满脸喜色,快步走出内室,高声喊道:“恭喜皇帝陛下,皇后娘娘,太子殿下,太子妃诞下一位小皇孙!
母子平安!”
朱标听到这话,眼眶瞬间红了,眼中满是初为人父的激动与喜悦。
他大步流星地冲进内室,全然没了平日的沉稳。
走到床边,他轻轻握住常氏苍白的手,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常姐姐,辛苦你了,辛苦你了……”随后,他将目光投向床边襁褓中那个皱巴巴的小生命。
朱标小心翼翼地抱起孩子,动作轻柔得像捧着稀世珍宝,轻声呢喃:“孤的孩子,你可要平安长大,为我大明江山增添光彩。”
初为人父的喜悦让他的声音都带着一丝哽咽。
待产房收拾妥当后,朱元璋和马皇后走进产房。
朱元璋脸上露出难得的开怀笑容,爽朗的笑声在殿内回荡:“好!
好!
朕的好大孙出生了!
快,让咱好好看看大孙。
妹子都怪你拦着朕,真想大孙一出生就看到他。”
马皇后也满脸笑意,眼中满是慈爱:“你个重八,产房还未收拾好,你怎能进去!
大孙的名字,你想好了吗?”
朱标将孩子递给朱元璋。
朱元璋大步走上前,目光急切地落在襁褓中的婴儿身上。
他轻轻摸了摸孩子的小脸,粗糙的大手带着几分小心翼翼,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这孩子,就叫雄英吧,将来定有大出息!”
马皇后也凑近,慈爱地看着孩子,嘴里念叨着:“就叫雄英,这名字好。
瞧这眉眼,多像标儿小时候。”
随后,她转身拉着常氏的手,温柔说道:“常家妹子,你辛苦了,好好调养身子,有什么需要的跟母后说,我让人送来。
过两天让蓝氏进宫,你们母女好好说说话。”
常氏欣喜又虚弱地说道:“儿媳,谢母后。”
然而,就在众人沉浸在喜悦之中时,襁褓里的朱雄英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
他的意识深处,是一个来自后世的灵魂。
那些现代的知识、历史的兴衰,如潮水般在他脑海中翻涌。
当他知晓自己这一世的身份和未来早夭的命运时,内心不禁涌起一阵强烈的不甘。
朱雄英在心底暗暗发誓:“我定不能就这么早早夭折,我要改写命运,西叔、允炆,有我朱雄英在,你们就好好地当自己的亲王吧,我要在这大明的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尽管此时他还只是个襁褓中的婴儿,无法言语,更无法行动,但那股坚定的信念,己然在他心中扎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