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昊天书库!手机版

昊天书库 > > #时空逆旅:明末求生记(沈铮周明远)推荐完结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时空逆旅:明末求生记(沈铮周明远)

#时空逆旅:明末求生记(沈铮周明远)推荐完结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时空逆旅:明末求生记(沈铮周明远)

南栀微雨 著

其它小说连载

《#时空逆旅:明末求生记》这本书大家都在找,其实这是一本给力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沈铮周明远,讲述了​《#时空逆旅:明末求生记》的男女主角是周明远,沈铮,这是一本脑洞小说,由新锐作家“南栀微雨”创作,情节精彩绝伦。本站无弹窗,欢迎阅读!本书共计8543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04-13 01:20:56。目前在本网上完结。小说详情介绍:#时空逆旅:明末求生记

主角:沈铮,周明远   更新:2025-04-13 05:36:32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1 惊变周明远揉了揉太阳穴,眼前的景象让他感到一阵眩晕。

上一秒他还在国家博物馆的明代文物特展区,正俯身观察那面据说能照见过去的"时空镜",

下一秒周围的世界就天旋地转,等他再次睁开眼睛时,已经置身于一片陌生的荒野。

"这是哪儿?"他下意识摸向口袋里的手机,却发现它已经不翼而飞。更让他震惊的是,

自己身上的西装革履不知何时变成了一件粗布长衫,脚上蹬着一双布鞋,腰间系着一条麻绳。

远处传来一阵嘈杂声,周明远循声望去,看见一群穿着古代服饰的人正惊慌失措地奔跑。

他们身后扬起滚滚尘土,隐约可见几个骑马的身影挥舞着明晃晃的兵器。"流寇来了!

快跑啊!"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妇人从他身边踉跄跑过,声音里满是恐惧。流寇?

周明远的历史专业素养立刻让他意识到这个词的含义。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明末时期,

流寇指的是那些因天灾人祸而四处劫掠的武装流民。

最著名的当属李自成和张献忠领导的起义军。难道自己穿越到了明末?

这个荒谬的想法在周明远脑海中闪过,却被眼前的景象不断印证。

那些人的服饰、语言、行为模式,无一不指向那个动荡的年代。一声惨叫打断了他的思绪。

不远处,一个年轻人被骑马者追上,刀光一闪,鲜血喷涌而出。周明远的胃部一阵痉挛,

作为现代人,他从未亲眼见过如此血腥的场面。本能驱使他转身就跑。

他跟着逃难的人群冲进一片树林,耳边是呼啸的风声和自己剧烈的心跳。树枝划过他的脸颊,

火辣辣地疼,但他不敢停下。不知跑了多久,人群终于在一处隐蔽的山坳停了下来。

周明远瘫坐在地上,大口喘着气,肺部像是被火烧一样疼痛。他环顾四周,大约有二三十人,

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几个青壮年男子手持简陋的农具,警惕地望着来时的方向。

"这位郎君面生得很,不知从何处来?"一个白发老者走到周明远面前,拱手问道。

周明远一时语塞。他该如何解释自己的来历?说自己是从二十一世纪穿越来的历史教授?

恐怕会被当成疯子。他迅速在脑海中搜索明代的社会常识,决定先编个合理的身份。

"晚生姓周,字明远,乃南直隶人士,游学至此,不料遭遇匪患。

"他尽量模仿古人的说话方式,庆幸自己平时研究古代文献时积累了不少文言知识。

老者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目光在他白皙的双手和整齐的发髻上停留片刻,

似乎接受了这个解释。"原来是读书人。老朽姓陈,是前面陈家村的里长。如今世道不太平,

周相公若不嫌弃,可暂到村中歇脚。"周明远连忙拱手致谢。他知道在乱世中,

一个陌生人很难获得信任,这位陈里长的邀请无疑是雪中送炭。跟随人群来到陈家村,

周明远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这个依山而建的小村庄不过几十户人家,房屋低矮简陋,

大多是土坯茅草结构。村口有一道简陋的木栅栏,几个村民正在加紧修补破损处。"里长,

我男人他...他没能回来..."一个年轻妇人扑到陈里长脚下,泣不成声。

陈里长叹了口气,扶起妇人:"秀娘节哀。铁柱是为保护村子牺牲的,全村人都记着他的好。

"周明远站在一旁,感到一阵揪心。在现代社会,

死亡对他而言只是历史书上的数字或新闻里的遥远事件,而现在,

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痛苦。"周相公,若不嫌弃,可暂住村东的祠堂。

那里还算干净,只是简陋了些。"陈里长安排道。"多谢里长收留。"周明远再次行礼。

他知道在资源匮乏的古代,能有个栖身之所已是不易。祠堂确实简陋,但收拾得很整洁。

周明远坐在硬邦邦的木板床上,开始整理思绪。如果这真是明末,那么根据历史记载,

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是李自成势力最盛之时,次年明朝就将灭亡。

如果他真的穿越到了这个时间点,那么等待他的将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我必须活下去,

"周明远握紧拳头,"然后想办法回到现代。"但如何回去?那面"时空镜"现在何处?

他毫无头绪。夜幕降临,村子里点起了稀疏的灯火。周明远被邀请到陈里长家用晚饭。

简陋的木桌上摆着一盆稀粥,几块黑乎乎的杂粮饼,还有一小碟咸菜。在现代社会,

这样的伙食连贫困线都达不到,但在场所有人都吃得很珍惜,连碗底都舔得干干净净。

"里长,那些流寇还会再来吗?"一个村民忧心忡忡地问。陈里长放下碗,

眉头紧锁:"难说。听说李闯王的大军已经攻下了襄阳,各地小股流寇更加猖獗。

我们这样的小村子,怕是难以自保。"周明远心中一动。

历史上李自成确实在1643年攻占襄阳,这进一步印证了他的猜测。作为历史学者,

他对明末的局势了如指掌,或许这正是他在这里生存的优势。"里长,村里可有防御工事?

"周明远问道。陈里长苦笑:"我们这样的穷村子,哪有什么防御工事?

最多就是几把锄头镰刀,如何抵挡得了那些拿刀的强人?"周明远思索片刻,

突然想起自己曾经研究过明代火器的历史。"村里可有硝石、硫磺和木炭?

""硝石倒是有一些,村民用来制盐。硫磺和木炭也有,周相公问这些做什么?

""晚生曾读过一些兵书,知道如何配制火药。若能制作些简易火器,或许能吓退流寇。

"周明远谨慎地说道,不敢透露太多现代知识。在场村民都露出惊讶的表情。

陈里长眼中闪过希望的光芒:"周相公竟通晓此等技艺?若真能如此,便是全村的大恩人!

"当晚,在周明远的指导下,村民们开始秘密制作火药。他将现代知识简化,

教他们按一定比例混合原料,又指导他们用竹筒制作简易的爆炸装置。

虽然威力远不如现代武器,但在冷兵器时代,爆炸的声响和火光足以震慑敌人。

三天后的夜晚,流寇果然再次来袭。借着月光,

周明远看到约二十名骑马者挥舞着刀枪冲向村子。他深吸一口气,

点燃了第一支"火箭"——绑着火药筒的箭矢。"放!"随着他一声令下,

十几支火箭呼啸着射向敌群。爆炸声接连响起,火光映红了夜空。马匹受惊嘶鸣,

敌人阵型大乱。"天雷!他们会招天雷!"流寇中有人惊恐大喊,随即调转马头逃窜。

其他村民趁机敲锣打鼓,制造更大的声势。不到一刻钟,来犯之敌就逃得无影无踪。

村民们欢呼雀跃,将周明远团团围住,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陈里长老泪纵横:"周相公真乃神人也!救了全村老小的性命!"周明远却高兴不起来。

他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一旦流寇发现真相,必然会卷土重来。而且,随着李自成大军逼近,

这样的小村庄迟早会被战火吞噬。"里长,此地不宜久留。朝廷可有派兵驻守附近?

"周明远问道。陈里长摇头:"朝廷自顾不暇,哪还管得了我们这样的小地方?

听说京城都岌岌可危了。"周明远心中一沉。历史上明朝确实在一年后就灭亡了,

崇祯帝自缢于煤山。如果按照这个轨迹发展,

等待这片土地上百姓的将是更加残酷的战争和动荡。

"或许我们应该考虑迁徙到更安全的地方。"周明远建议道。"谈何容易啊,"陈里长叹息,

"老弱妇孺,路途遥远,路上盗匪横行,还不如守在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周明远无法反驳。在古代,迁徙对普通人来说确实是生死考验。他只能暂时留在村里,

继续思考下一步的计划。接下来的日子里,周明远逐渐适应了古代生活。

他帮助村民改良农具,传授一些简单的卫生知识,

甚至用自制的简陋显微镜发现了井水中的寄生虫,指导村民挖井过滤饮用水。

这些在现代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知识,在这里却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村民们视他为神人,

连陈里长看他的眼神都多了几分敬畏。周明远却始终保持谦逊,

他知道自己只是占了现代知识的便宜,并非真有什么神通。一个月后,村里来了几个陌生人。

周明远正在田间指导村民堆肥,忽然听到一阵马蹄声。抬头望去,

五名身着统一服饰的骑士正向村子疾驰而来。"是官兵!"有村民认出了来者的装束。

周明远眯起眼睛。根据他的历史知识,这些人的装束更像是锦衣卫而非普通官兵。明朝末年,

锦衣卫作为皇帝亲军,主要负责情报工作和特殊任务,他们出现在这个小村庄绝非偶然。

骑士们在村口停下,为首的是一名三十多岁的精瘦男子,面容冷峻,腰间佩刀。

"本官乃锦衣卫百户沈铮,奉旨巡查地方。听闻此村有异人,能招天雷御敌,特来查探。

"陈里长慌忙上前行礼,将流寇袭击和周明远帮助退敌之事简要说明,

但刻意淡化了火药的作用,只说用了些"方术"。沈铮锐利的目光扫过人群,

最终落在周明远身上。"这位想必就是那位异人了?不知如何称呼?"周明远心中一紧。

锦衣卫在历史上名声不佳,以罗织罪名、滥用刑罚著称。若被他们盯上,凶多吉少。

但他又不能躲避,只得上前行礼。"在下周明远,南直隶人士,不过一介书生,略通杂学,

称不上什么异人。"沈铮上下打量着他,忽然冷笑:"书生?我看周先生手上无茧,

面色白皙,倒像是富贵人家出身。南直隶距此千里之遥,不知周先生为何独行至此?

"周明远暗叫不好。他的现代人体征在古代确实显得格格不入,锦衣卫的观察力又极为敏锐。

他必须小心应对,否则可能被当作奸细。"家父曾任南京工部主事,晚生自幼读书,

不事生产,故手上无茧。因慕名游学四方,途经此地恰遇匪患,蒙村民收留,暂作停留。

"周明远编造了一个官宦子弟的身份,这在等级森严的明代社会能提供一定保护。

沈铮似乎接受了这个解释,态度略微缓和。"周先生既出身官宦,又通晓奇术,

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际,不如随本官前往府城,为国效力如何?"周明远心中警铃大作。

这看似是邀请,实则是变相的拘押。一旦落入锦衣卫手中,生死就由不得自己了。

但他又不能公然拒绝,否则立刻就会引起怀疑。"承蒙大人抬爱,晚生自当从命。

只是村中尚有未完之事,可否宽限几日?"沈铮眯起眼睛:"何事如此重要?

"周明远急中生智:"晚生正在为村民治疗疫病,若半途而废,恐病情反复。""哦?

周先生还通医术?"沈铮似乎来了兴趣。"略通皮毛。"周明远谦虚道,

心中却想起自己背包里的那本《赤脚医生手册》,

那是他为了研究明代民间医疗而准备的参考资料,没想到竟可能成为救命稻草。

沈铮沉思片刻,突然解开衣襟,露出肋下一处溃烂的伤口。"本官月前剿匪时中箭,

伤口久治不愈。周先生若能治好此伤,本官不仅准你暂留,还必有重谢。"周明远凑近查看,

伤口已经感染化脓,散发着异味。在现代这不过是几片抗生素就能解决的小问题,

但在没有消炎药的古代,这种伤势足以致命。"大人此伤已染毒邪,需立即处理。

"周明远沉声道,"请准备热水、干净布条,还有酒,越烈越好。

"在等待物品准备的时间里,周明远迅速思考对策。他背包里确实有一些常用药,

包括抗生素,但数量有限。用一点救这位锦衣卫百户或许值得,

毕竟获得他的信任可能关乎生死存亡。物品备齐后,周明远先用酒清洗伤口,沈铮咬紧牙关,

额头渗出豆大的汗珠,但一声不吭。周明远暗暗佩服这位古代军人的忍耐力。清洗干净后,

周明远借口取药回到祠堂,从背包深处翻出几粒阿莫西林胶囊。他倒出粉末,

混合一些草药粉掩盖其异常性状,然后回到沈铮身边。"此药需内服外敷双管齐下。

"他将一部分粉末撒在伤口上,另一部分用水送服。沈铮毫不犹豫地吞下药粉,

让周明远有些意外。这位锦衣卫百户要么是极度信任他,

要么是伤势已重到病急乱投医的地步。处理完毕,周明远嘱咐道:"大人需静养三日,

勿沾水,勿饮酒,每日换药一次。"沈铮点头,随即命令手下在村里驻扎下来。周明远知道,

自己暂时安全了,但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他必须在这三天内想出对策,

要么继续获取沈铮的信任,要么寻找机会脱身。夜深人静,周明远躺在祠堂的硬板床上,

望着屋顶的茅草,思绪万千。短短一个月,他从一个现代学者变成了明末乱世中的求生者。

历史的洪流正以无可阻挡之势奔涌向前,而他,一个来自未来的异乡人,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

冀ICP备202303143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