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的更声刚过,巷尾的青石板路上泛起一层薄雾。
"吱呀——"我推开"忘忧食堂"的玻璃门,挂在门上的青铜铃铛发出清脆的声响。
店内的黑暗比外面要浓稠得多,仿佛有实质般粘稠。
我走进空无一人的餐馆,反手挂上"营业中"的牌子。
牌面是褪色的靛蓝色,边缘绣着暗金色的符咒纹路——活人看不见这些纹路,他们只会觉得这是家普通的路边小店。
厨房的煤油灯自动亮起来,火苗是诡异的青白色。
我摸了摸胸前的铜牌,"幽冥通达"西个字在手心里微微发烫。
这是祖传的通行证,让我这个活人能在阴阳交界处开这么一家馆子。
"今晚准备什么好呢..."我翻开油腻的账本,指尖停在昨天的记录上:”丑时三刻,老赵头,红烧肉一碗,付民国三十三年冥钞一张“”寅时初,无头学生,豆浆半碗,赊账“"今天晚了七分钟。
"一个女声从角落传来,伴随着"啪"的一声,柜台上的煤油灯自己亮了起来。
灯光映照出一个穿红裙的女子身影,她翘着腿坐在高脚凳上,脖子上一道紫黑色的勒痕格外显眼。
"路上遇到点事。
"我放下背包,"小芸姐,今天气色不错啊。
"苏小芸翻了个白眼——这个动作让她看起来几乎像个活人。
三年前我刚接手这家深夜食堂时,她是第一个让我意识到这个世界没那么简单的"客人"。
那晚她点了碗馄饨,吃到一半时头突然掉进了碗里。
"少贫嘴。
"她飘到吧台内侧,半透明的身体穿过实木台面,"我闻到后巷有生魂的味道,今晚怕是有新客。
"我刚想追问,门口的铜铃突然剧烈摇晃起来。
不是被风吹动的那种自然摆动,而是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摇晃着。
叮铃——叮铃——叮铃——"来了。
"小芸的红裙无风自动,"是个水鬼。
"门被缓缓推开,一个浑身湿透的少女站在门口。
水珠从她蓝白相间的校服不断滴落,却在接触地板的瞬间消失无踪。
她苍白的脸上挂着水草,头发像是有生命般蠕动着。
"欢、欢迎光临..."我的声音有些发抖。
虽然经营这家店三年了,但每次见到新面孔还是会紧张。
少女没有回答,只是机械地移动到靠窗的位置坐下。
那里是小芸最喜欢的位置,此刻她正飘在天花板下,饶有兴趣地观察着新来的客人。
"阳春面..."少女突然开口,声音像是从水下传来,"不要葱..."我点点头,转身走进厨房。
阳春面——看似最简单的食物,却最考验功底。
面粉要选高筋的,和面时加入少许碱水和鸡蛋清,这样出来的面条才会爽滑有嚼劲。
"她手腕上有勒痕。
"小芸不知何时出现在我身后,死人特有的寒气让我打了个哆嗦,"不是溺水该有的痕迹。
"我从冰箱取出昨晚熬好的高汤。
这是用老母鸡、猪筒骨和金华火腿吊了六个小时的精华,冷却后凝结成晶莹的冻状。
挖两大勺放入锅中加热,香气立刻充满了整个厨房。
"你打算怎么办?
"小芸飘到灶台上方,红裙下摆扫过汤锅却奇异地没有着火,"这丫头怨气不小。
"我摇摇头,专注地揉着面团。
面粉在掌心渐渐变得光滑柔韧,这是父亲教我的——只有足够用心的面团,才能拉出完美的面条。
汤锅里的高汤开始微微沸腾,表面浮起一层金色的油花。
我加入少许盐和胡椒粉调味,最后滴入两滴芝麻油。
香气顿时变得更加立体,连小芸都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虽然亡魂并不需要呼吸。
"你的汤头越来越像你父亲了。
"她轻声说,语气罕见地柔和下来。
面条下锅,在滚水中舒展开来。
三分钟后捞起,刚好达到弹牙的程度。
我将面条盛入青花瓷碗中,浇上清澈见底的高汤,最后放上两片烫熟的小白菜。
"您的面。
"少女接过碗,动作出奇地优雅。
她先是用苍白的手指轻轻抚过碗沿,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
随着热气的吸入,她脸上的尸斑竟然淡了几分。
"像妈妈煮的味道..."她的声音突然清晰了许多,"最后一次吃面,是去艺考那天..."小芸飘到我身边,死人特有的腐腥味里混着她常用的桂花头油香:"看,怨气开始散了。
"少女小口吃着面,每一口都咀嚼很久。
奇怪的是,面条似乎不见减少,倒是汤在慢慢下降。
吃到第三口时,她突然哭了起来,泪水滴进碗里竟然变成了淡红色,但很快就被面条吸收了。
"食物能暂时修复亡魂的形体。
"小芸低声解释,"尤其是带着强烈情感的食物,能让他们找回生前的记忆。
"少女吃完最后一口面,从湿漉漉的口袋里摸出一张照片放在桌上:"谢谢...我明天还能来吗?
"照片上是她和一位男生的合影,两人站在河边笑得灿烂。
背面写着"小雨与阿浩永远在一起",日期却是三年前的今天。
没等我回答,铜铃轻响,她的身影己经消失在夜色中,只有桌上那张照片证明她曾来过。
小芸拾起照片,脸色突变:"这不是新死的亡魂...她己经死了三年了!
"照片在我手中突然变得冰冷,男生的笑容开始扭曲,最后定格在一个惊恐的表情上。
更诡异的是,照片角落有串模糊的数字,像是手机号码的后西位。
"有些亡魂会反复经历死亡时的痛苦。
"小芸的声音变得严肃,"你家的食物能让他们暂时解脱,但这也意味着..."她没说完,但我己经明白了——能对食物产生如此强烈反应的,必定是带着极深执念的冤魂。
而这样的客人,往往会带来麻烦。
墙上的时钟指向凌晨三点,最后一缕面香在空气中慢慢消散。
灶台上的汤锅里,一个微小的旋涡正在形成,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水下窥视...注:阳春面讲究汤清、面滑、葱香、油亮,看似简单,却处处是细节。
在碗中加入一小勺猪油、一大勺生抽、少许盐、鸡精和白胡椒粉,再冲入滚烫的高汤或热水,搅拌至猪油融化,汤色清澈微黄。
最后,撒上大量葱花。
据说“阳春”二字源自农历十月的别称“小阳春”,旧时文人觉得“光面”不雅,故取此名,至今苏沪一带仍保留着清晨一碗阳春面的食俗,汤清味鲜,暖胃又醒神。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