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简介
小说推荐《做成功家长》,是小编非常喜欢的一篇小说推荐,代表人物分别是李天威廉·詹姆斯,作者“张振鹏”精心编著的一部言情作品,作品无广告版简介:比如,孩子一般在9个月左右的时候就能用双膝支撑着自己俯卧向前爬行,爬行会对婴儿的运动功能、视觉、听觉以及触觉功能等方面的发育,都有较大促进作用。因此,家长应该在孩子六七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尽量设法为他创造爬的机会。可以在孩子面前放一两件玩具或做出伸手抱他的姿势来吸引他爬行。再比如,孩子会在一岁半左右进...
拥有顺畅的家校沟通
教育孩子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学校作为社会育人的职业化场所,主要的侧重点在于对孩子的政治教育、社会道德规范教育和文化科学知识及相应能力的培养。其中,基本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及相应能力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
作为家长,在做好孩子家庭教育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走进孩子的学校教育,要关注孩子在学校的成长,做好家庭与学校间的沟通。
一 关注孩子在学校的成长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对孩子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共同配合,促进孩子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家长教育孩子的同时,更要积极关注孩子的学校教育,重视孩子在学校的成长。要主动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做好家庭与学校的沟通互动。
1、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成长表现有助于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同时,能够更好、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与学校方面进行沟通。
某市曾对628名学生家长做过一次关于“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的调查。调查显示,孩子在学校学习时,家长最关注孩子“在校综合表现”,比例高达79%;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中,上课表现能力、学习态度及课堂纪律成为家长最关注的问题,所占比率分别为77%、65.7%及58%,其次是孩子们在学校和同学相处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心理状况,分别占47%、44%和42%,课外兴趣所占比例最小,仅占27%。
这充分说明,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是非常关注,非常想了解的,这对全面教育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
那么,家长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应该怎样特别注意把握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
建议一:了解学校对孩子的要求。
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天起,作为家长,首先应该了解学校有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了解学校的教学要求,以便主动配合学校,督促和协助孩子完成学校的各项教育计划。比如,家长一定要了解相关的“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有关内容,了解教学大纲的有关要求等。
家长在内心要树立一种对学校教育的责任感,要尽力配合和支持学校的各项工作。比如,当学校为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要求孩子在家里学会洗衣服、洗碗、缝纽扣等,家长应该积极支持和督促孩子,一定不要嫌孩子动作慢,达不到自己的满意而代劳;老师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某些方面进行巩固和提高,像带孩子郊游、观察大自然的现象等,家长应尽量做到。其实,在配合学校教育的同时,也对孩子进行了相关的家庭教育。因为这毕竟是在家长的带领下,对孩子教育的。配合学校的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
如果不了解学校对孩子的要求,可能就会把学校教育理解偏。有的家长就把孩子上学读书,仅仅看作是学文化、学知识,于是上学讲作业,回家做作业,过分地强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学校有计划地为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而安排的教育计划则不闻不问,家长的这种做法是很不明智的。这将大大影响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影响学校乃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最终,将影响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
建议二:真正虚心听取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家长应该与学校的老师交流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但家长一定要尊重老师,要诚恳、谦逊,要做到真正虚心地听取孩子在校的表现。这就要求家长不仅要能够听得进老师对孩子的表扬,也要能听得进去老师对孩子诚恳的批评。
针对孩子在学校的不好表现和孩子身上显示出来的缺点,家长一定不要护孩子的短,不要想理由来原谅孩子,或是偏袒孩子,也不能讳疾忌医,要敢于正视。
如果有需要,家长也要中肯、坦诚地向老师如实反应孩子在家的表现,做到既不掩饰孩子的缺点,也不隐瞒孩子的优点,否则,会使孩子的缺点得不到及时纠正,甚至铸成大错。要让老师对孩子在家的表现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老师就会结合孩子在学校的种种表现,对孩子做出正确的引导。当与老师谈到孩子的问题时,要注意把重点放在出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上,而不要做一些无关紧要的工作。比如,家长可以把自己知道的安抚或鼓励孩子的方法告诉老师等。
很多家长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一个误区,认为一旦把孩子在家的不良行为表现和盘告诉老师,会损害孩子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会对孩子的发展不利,所以宁可自己管教孩子也不想寻求老师的合作和帮助。其实,这些家长不知道,这样做往往会贻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最佳时机。一旦等到家长无计可施再想寻求老师帮助的时候,很可能已经积重难返了。
所以,家长一定要认真听老师对孩子问题的分析,倾听老师提出教育孩子的有关建议,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家长与老师沟通前应认真地与孩子谈一次话,带着问题与教师作个别交谈,征求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把问题、忧虑全部提出来,和老师共同研讨。
但是,家长在充分听取老师意见的同时,也要适当有自己的正确判断。不能把“配合老师工作”简单地理解成“老师怎么说,我就怎么做”。一旦家长发现老师掌握的情况有偏差或解决的办法不能奏效时,也可以开诚布公地同老师交换意见。不过,这时更要注意把握自己的态度和处理的方式、方法。
家长一定不要在还没了解清楚孩子情况之前就自以为是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流露出对老师不屑一顾的自大情绪,这会让老师感受压力与不舒服。更不能因与老师意见不合就同老师争吵,甚至在学校无理取闹。
建议三:积极参加家长会。
家长一定要积极参加家长会,因为主要是向家长介绍学校和班级的任务、特点,对学生的要求,及向家长提出如何配合学校的建议等,关系到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家长要借机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以及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有哪些优点和缺点,以便及时调整对孩子的教育培养目标,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
一旦遇到工作确实繁忙而脱不开身的情况,家长应向学校老师说明情况,请假,日后约请老师补上,尽量不要错过这样的时机。
2、做好家庭与学校的沟通
以前和现在,很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与家庭无关,于是把对孩子的教育一推了之,或是以“学生最听老师的话”为借口,将教育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和老师,甚至认为只要“学校教育的好”,教育效果——孩子的成绩就一定会好。
现在,也有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也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等重要,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思想转变。但同时,这些家长又把这两种教育隔离开来,主观地认为,家庭教育是家庭、家长的事情;学校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
实际上,以上家长的认识都是错误的,而且是极为有害的。已经又很多孩子因此没有能够得到正确而全面的教育而形成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甚至出现了反社会化的行为。其实,家庭与学校作为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组成要素,在教育这个过程中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两个方面,学校教育并不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这同样需要家长的参与和配合,只有这样,学校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所以,对于家长来说,一定要懂得家庭与学校的沟通,家庭与学校双方的沟通与配合,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京某学校曾对不同年级的328名学生做过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6.3%的学生听说开家长会心情紧张;家长会后,11.3%的学生与教师关系变得紧张,20.1%的学生与家长关系紧张,30.5%的学生受到严肃批评并被限制活动。家长会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家长平时不能及时有效地和老师取得沟通。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和家庭是一对不可分离的教育者,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家庭教育需要学校给予科学的指导。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步调一致、相互补充、形成合力,教育才能成功。如果家长与学校之间不能有很好的沟通,家长就不会知道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老师也不会了解孩子在家的相关情况,就会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节,从而形成教育的盲区,对孩子的培养起到不利影响。
期末考试刚刚结束,某报教育专版热线就接到了一位家长的投诉电话,投诉内容考试内容与学校教材不符,造成孩子的成绩普遍不理想。记者就家长反映的问题采访了相关学校,发现孩子的述说与实际情况出入很大。
这位家长的孩子在这次期末考试中,英语成绩只得了个“良”。家长责问孩子时,孩子告诉他:“我们班大多数人只是得‘合格’,得‘良’已经很不错了。我们刚学英语,可教材上又没字母又没单词,考试却又要考这些,成绩不好也是自然而然的。”
于是,记者走访了孩子所班级的英语老师。从该班英语成绩单上看到:在41名学生中,有21名得“优”,优秀率达51.2%,根本不像那位家长的孩子所说的大多数人只得了“合格”。当问及学校教材与考试内容不符时,英语老师介绍说:“学校所使用的教材以口语化为主,但学校已为学生印制了字母卡和单词卡,试卷中涉及的听力等内容在课堂、课后均有练习,至于笔试的字母、完成对话等内容,在教学中均按国家大纲要求教授,并不存在教材与考试内容不符的问题。”
这是孩子“谎报军情” 的一个典型案例。这也充分说明,家长与学校不能及时沟通,孩子成了惟一的联络员,往往孩子说什么,家长、学校就信什么,这样,无形中就助长了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和理解复述事件、说明原委的作风。
另外,家长向学校“讨公道”,将孩子成绩不好的原因归结到教学上,对孩子这样的“支持”是在为孩子、为自己推卸责任。长此以往,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所以,家长一定要做好与学校方面的沟通。那么,家长应该怎样才能达到与学校有效沟通的效果呢?其实,与学校的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与老师的沟通。
建议一:选择好沟通的内容。
要做好与老师的沟通,首先应该选择好沟通的内容,这是做好有效沟通的前提条件。家长可以有针对性的与老师沟通一些自己比较关注的问题,比如,孩子最近在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以及行为作风方面的表现;现在表现是比前一段时间进步了还是后退了?孩子将来的发展潜力在哪些方面需要重点关注?老师需要家长配合些什么?当然,家长也可以向老师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比如,希望老师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另外,家长要对自己特别关注的问题和亟需解决的问题要注意重点沟通,这样才能让问题得到更快、更有效地解决。
建议二:采用合理、有效的沟通方式。
应该说,现在家长能够采用的与老师沟通方式很多,比如,积极参加家长会;到学校与老师面对面交流;珍惜老师家访的机会,配合老师做积极有效的沟通;利用电话、信函等传统沟通方式;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带来的便捷方式,如网络,可以登陆学校网站、进入聊天室、使用QQ、MSN等。
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前提是合理、有效。
建议三:做好沟通的心理准备。
在与老师沟通时,家长要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也就是要有良好的沟通心态,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沟通效果。比如,家长不要因为老师都有很好的综合素养,或是自己的社会地位比较低而因此就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就在老师面前低三下四、忍气吞声;同样,家长也不要认为自己有钱、有权、有势,就在老师面前摆起架子,要平等对待老师,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家长要理解老师,尊重老师的工作等。
家长要知道,所有的沟通与交流都是为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和协调性,都是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培养。
建议四:家长与老师的沟通要及时、主动。
这一点也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家长一定要注意。有的家长就做得很好,当孩子上学时,学期一开始,家长就抽空去学校,花上半天时间观察一下孩子所在的班级。对一学期开设的课程、教师有何要求、孩子要读哪些书等都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就会让以后的沟通工作变得顺畅。
家长要做到及时、主动与老师沟通,千万不要等到学校或老师主动找自己沟通,一旦那样的话,说明孩子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家长要善于观察孩子,及时发现孩子在学校的问题,主动与学校方面沟通。
一位母亲的做法就很值得家长学习,她说:“女儿的学习成绩很不稳定,小学阶段基本上一直处于中游水平,到了五年级却突然考了个年级第一,给了我一个惊喜。刚上初中时,我发现她好长时间也说不上任课老师的名字。我从学校了解到,女儿上课几乎从不主动发言回答问题,在老师心目中,她并不是一个学习优秀的学生。通过与老师及时的沟通,老师开始有意识地培养我女儿的主动性,班上有什么活动尽量让她参加,如参加学校军乐队、班上的板报小组等。慢慢的,女儿有了些改变,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也顺畅了许多。后来,根据女儿的兴趣,我又鼓励她参加了跆拳道班及声乐培训班。如今,内向害羞的女儿已能在陌生人面前自如地演唱歌曲了,学习成绩也逐渐稳定在班里的前几名。”
有些家长认为与老师交流有家长会就够了,孩子整天在学校,学校和老师对家长有什么要求和意见,孩子回来说说就可以了。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也是错误的。因为,在家长会上,老师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针对每一个孩子的情况与每一位家长进行很好的沟通。而孩子自身的信息传达作用有时候会不到位,尤其是孩子在学校受到了老师批评后;还有的孩子并不愿意把自己心里的想法或意见说给家长。这些都给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可见,家长寄希望孩子能够将他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自己几乎是不可能的。久而久之,家长与学校之间会形成一片教育沟通上的“真空地带”。所以,家长必须要经常及时、主动地和老师沟通,共同做好对孩子的教育工作,搞好孩子的学习。比如,在发现孩子的思想、学习或行为出现了某种反常后,家长都应及时主动地向老师反映,和老师一起探寻其中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二 对学校教育的重新认识
学校教育是重要的,学校教育是孩子一生不可或缺的生命历程。但是,今天的学校教育是否像家长想象的那样,仅仅承载着教育孩子考高分的责任?实际上,这个命题的答案就在家长的观念中。
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考高分,更应该是让孩子受到全面的教育。家长要明白,考分只是一种手段,是一时的手段,盲目追求高分有害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素质才是孩子一生的根本,全面发展才能缔造孩子一生的华美前程。
1、教育,不仅仅是考分
没有一位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在传统意识中,“成龙”、“成凤”的唯一出路就是考高分,上大学。但是,现实生活中已经有无数不争的事实证明,上大学并不是孩子成功的唯一出路;考高分也不是决定孩子人生命运的唯一因素。事实上,考分的高低也不应该成为衡量孩子能否成才的唯一尺度。
家长需要明白孩子成功的标准到底应该是什么。众所周知,在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和社会都把成功的标准定在升官发财上。而要达到这样的成功标准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读书学习,“学而优则仕”是对成功的最好诠释。
在新时代的今天,家长一定不要被传统的“成功”所继续困惑。其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真是不简单。因为虽然我们口头上不倡导“学而优则仕”,但是,在思想的深处和行动上,太多的家长都是朝着“学而优则仕”的目标迈进。谁都明白,要让孩子读书,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考大学,因为在家长的观念中,只有考取大学的孩子才是有出息的孩子,如果没有考上大学,纵然其他方面再优秀,也不能证明孩子的前途一片光明。为了这一成功的目标,每年,都有着太多的孩子不得不扼杀自己其他方面的才华,而硬着头皮去拼搏上大学之路。
家长也要懂得,考试成绩仅仅是孩子某一方面能力的体现,并不代表孩子的发展空间和未来的成功。所以,家长应该用辨证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考分,认真分析孩子的潜能所在,为孩子撑起一片适合他发展的晴空,否则,就只能是毁掉孩子的前程,甚至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某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在凌晨5时30分接到县一中保安报案称,校内发生学生扎人事件。经调查,扎人者李某是该校高三学生,两位被扎者张某和徐某也是该校高三学生,三人住同一寝室。
据李某供述,因学习成绩不好经常遭到父亲责骂,他的心情十分低落。高考在即,他更加感觉到活着没意思,于是想自杀。
当天凌晨5时15分左右,他拿出匕首,向睡在旁边的同学张某胸部、后背扎了三刀,随后又向睡在张某旁边的徐某背部连扎三刀。之后,李某用刀向自己的胸部和腹部各刺一刀,并欲跳楼自杀,后被惊醒的同学拉了下来。
最后,三名学生中,张某因抢救无效死亡,徐某和李某已没有生命危险。据了解,张某平时跟李某关系最好,而徐某也是最近刚刚住进该宿舍的。之所以刺杀这两个人,李某称,就是因为“自己睡觉时离他们最近”。
李某的行为,在带给三个家庭难以愈合的创伤后,也带给了社会和人们无尽的思考。毋庸置疑,父亲对他考分的要求无疑成了这场悲剧的导火索。可以肯定地说,并非上大学才是孩子的最佳选择。要知道,社会是由多种职业构成的,走向成功的道路绝不止一条。
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轻松的、没有过重心理负担的环境,让他能选择一条适合自己成长的道路。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不只是考试分数。家长要在平时注意多引导孩子,而不是在他原本脆弱的心灵上再施加重压。
一位家长这样说:“孩子考试分数不高,我就情绪不好,觉得我们为他付出了那么多,还考试不及格,这时候真想狠揍他一顿。”
而孩子却不同意这种说法:“没考好我已经很自责了。我有一次考数学,考了60分,我爸妈回家后就跟我绷着脸说要揍我。当时我想其实我没考好已经觉得挺自责的了,但是他们还这么说,觉得更加自责,觉得人生好像没有什么希望了。”
但是家长仍旧说:“没考好就不许出去玩。?我感觉这孩子,有时候不能太惯着,真得对他严厉点儿。小孩儿毕竟自制力比较差。如果要没考好,我就会让他在家复习以前学过的东西,做练习卷子,直到下一次考出了好成绩为止。”
其实,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家长占了绝大比例。对此,“知心姐姐”卢勤这样说:“我问过很多孩子,我说你们爸爸妈妈的人生格言是什么,他想了半天说:‘考多少分?’然后我说你爸爸妈妈人生的忠告是什么?他们说也有一句:‘考不好我揍你!’所以很多孩子考试后会很害怕,因为没考好他会挨揍。还有比挨了父母的打更悲惨一点的孩子,他也把分数看得很重,一旦考不好,他就很可能走向轻生,这样的事情也有不少媒体报道过了。
“很多的孩子告诉我,说爸爸妈妈爱的是分不是我。我觉得父母应该很有触动。其实什么最重要啊?孩子重要还是分重要?我们家长可能都说,我为的就是孩子。可是你给人的感受,是分比孩子重要。若他真的考得不好,并不是说明他哪一方面都不好啊。而且对孩子本身的道德方面的关注应该远远大于分数。今天培养一个良好心态的孩子,比分数要重要多了。面对考试的失误,最好的方法是分析原因,不是打骂,打骂只能让孩子紧张,不把真实的成绩告诉你。
“所以,我提醒我们的父母,若孩子拿回一份你不满意的试卷,你们的脸上能不能灿烂一点?人不是为分活着的,孩子是在长大,这一次次的考试,都是对孩子的一种体验。此外,还应该经常地给他们上进的勇气,鼓励可以使白痴变天才,家庭教育的环境很重要。”
分数本来是对孩子学习情况的一个检测,是老师、家长和孩子自己获取反馈信息的一种方法。但在考试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分数的高低决定了孩子的升学和就业,从而分数也由方法变成了目的,成为孩子、家长、老师和学校追逐的唯一目标。很多家长甚至都把孩子的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把对孩子的亲疏远近都与考试分数挂上了钩,强迫孩子为分数而学习,结果可想而知,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教育,并不仅仅是考分。考分高的孩子并不代表他们将来走上社会就一定会成才,考分低的孩子更不能表明他们的将来一定是没有作为。作为新时代的家长,一定不能仅仅看重孩子的考分。
但愿这位明智的年轻妈妈的话能给中国认为“考分第一”的家长一点启发:“我希望孩子能将分数看淡些,他太在意别人对他的期望了,分数带给他的压力阻碍了他个人的成长。孩子的成绩不错,但成绩好坏并不能显示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实际上,这后二者才弥足珍贵。”
2、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孩子要成长为一名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需要的不仅仅是考分,更需要大量的生活磨练和社会锻炼。要让孩子成功的人格品质、综合素养在生活和社会的大课堂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孩子的成功与否并不在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能够考取好的大学。一个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这并不能说明他就是一个无用的人;同样,没有考上大学的孩子照样可以走出他的成功人生。因为,孩子可以根据他自己的特有才能,实现他的人生价值。
根据现代儿童多元智能理论,孩子成功的空间是无比广阔的。所以,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善于为孩子种下成功的种子,孩子一定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实现他人生的成功。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功,肯定有他成功的道理。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自我,外在条件只是起辅助作用。所以,要注意挖掘孩子成功的品质,让孩子从小具备这些成功的品质,让他为自己未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告诉孩子,要做最好的自己。
GOOGLE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先生希望中国青年都可以理解“人人都可以成功;我可以选择我的成功”,希望他们能够成为:
一个运用“成功同心圆”法则均衡自己的价值观、态度、行为的人;
一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
一个既有勇气又有胸怀,既有理智又有激情,既自信又谦虚,既聪慧又善于表达的人;
一个追寻理想和兴趣、终身学习和执行、深谙与人相处之道的人;
一个能够从思考中认识自我、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计划中把握时间、从表达中锻炼口才、从交友中品味成熟,从实践中赢得价值、从兴趣中攫取快乐、从追求中获得力量的人;
一个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的人;
一个“拥有选择的智慧”,并用智慧选择成功的人;
?一个融会中西的国际化人才;?
一个最好的自己。
其实,李开复先生的这些希望也正是家长希望的,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这样的道理,因为今天的孩子就是明天的青年。家长要明白,上面这些希望成为现实的前提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
李开复先生还认为,很多人都渴望成功,但成功并不仅仅指取得了好的成绩或名利地位,成功的模式是多元的,它可能是创造出了新的产品或技术,可能是取得了突破性的科研或学术成果,可能是因自己的行为而给他人带来了幸福,可能是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信任,也可能是找到了最能使自己满足和快乐的生活方式。
由此可知,成功既然是多元的,每个孩子的天生禀赋又不一样,所以,这就要求家长要走出片面追求学习成绩的误区,欣赏孩子,鼓励孩子,让孩子的禀赋和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孩子只要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大的成功,家长还有什么可苛求的呢?
一位家长也特别指出,每个孩子的天生禀赋都不一样,个性气质差别也很大。家长应针对孩子的特点进行准确定位,发扬其长处,弥补其不足,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张扬,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有一个小姑娘从小性格十分内向,不善于表达。关于这一点,她的妈妈认为主要是遗传因素使然。但是,小姑娘的智力却明显优于普通孩子。针对孩子的特点,她的妈妈认为女儿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应定位于在教学、科研等专业领域发展。这位母亲说:“不管将来干什么职业,过分内向的性格都不利于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为此,我在学习方面给予她比较大的自由空间,几乎很少给她学习成绩方面的压力,也从未让她上过业余补习班,而更注重性格及心理素质的培养。”
还有一位九年级的孩子这样说:“我爸妈最大的优点是,他们几乎从来不‘管’我。说是不管我,其实他们对我的一切都非常关心,也能给予我大力的帮助和支持,只是不像有的学生家长那样严加管束,孩子几乎没有自己的选择和自由。其实,我们都已不是小孩子了,哪些事该干,哪些事不该干,我们心里清楚。可有些家长、老师总愿把我们当小孩子,不信任我们,不敢放手让我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事实证明,教育不成功孩子的家庭都各有个的原因,因工作忙把孩子放手让老人带,与孩子疏于交流;或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恨铁不成钢……而那些教育孩子较成功的家庭几乎都有着惊人的相似:家长能够与孩子平等交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家庭氛围民主宽松;家长都注意孩子性格、品质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是一味逼孩子死读书……
在教育孩子上,尽管每个家庭都会有不同的做法,而且针对不同的孩子应有不同的教育方法,但教育的理念应该是相同的。
但愿,每个孩子都能“做最好的自己”;也希望,每位家长都能“做最好的自己”。
小说《做成功家长》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