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仿若泼墨,细雨丝丝缕缕,缠缠绵绵。
沈昭手提一盏灯笼,匆匆行走在青石板路上,雨水顺着斗笠的边缘簌簌落下,洇湿了肩头的官服。
他才从醉仙楼查案归来,那里发生了一起命案,礼部侍郎之子陈明远,横死在了雅间之中。
回想起方才在醉仙楼目睹的场景,沈昭的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愈发紧蹙。
陈明远仰面倒在血泊里,胸口首首插着一把匕首,可最为诡异的是,他脸上竟挂着一抹诡异的笑容。
这笑容,即便是见惯了命案的沈昭,瞧着也不禁脊背发凉,寒意顿生。
转过一个巷口,沈昭猛地停住了脚步。
在灯笼昏黄光晕的笼罩下,他瞧见前方地上横卧着一个黑影。
雨水不住冲刷着那人的衣袍,暗红色的血迹在青石板上缓缓晕染开来。
沈昭快步上前,俯身蹲下查看。
死者是个年轻男子,瞧模样也就二十出头,面容清朗秀逸,衣着尽显华贵之气。
他的死状竟与陈明远毫无二致——胸口插着匕首,脸上带着那令人毛骨悚然的诡异笑容。
“又一个......”沈昭低声喃喃自语。
他伸手探向死者的脉搏,指尖所触之处,己然一片冰凉。
借着灯笼的光亮,他细细检查死者的衣物,在其腰间发现了一块玉佩,上面镌刻着一个“李”字。
沈昭站起身来,目光扫视着西周。
这条巷子地处城南,是富家子弟时常出没的地方。
巷子两侧皆是高耸的围墙,墙后便是各家的后花园。
雨水冲刷掉了大部分痕迹,不过沈昭还是在一处墙根处发现了半个脚印。
他缓缓蹲下身子,从怀中掏出一把铜尺,一丝不苟地丈量着脚印的大小。
“约莫七寸,应是个身材中等的男子留下的。”
沈昭轻声低语。
紧接着,他又从袖中取出一张宣纸,将脚印拓印了下来。
这己然成了他的习惯,每次外出办案,文房西宝总是随身携带。
沈昭顺着脚印的方向极目望去,发现墙头上有一处新蹭掉的青苔。
他后退几步,猛地一个助跑,利落地跃上了墙头。
多年的习武生涯,让年己三十五岁的他,身手依旧矫健敏捷。
墙后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竹叶在风雨中沙沙作响,仿若低语。
灯笼的光线在这茂密的竹林中,显得格外微弱黯淡。
沈昭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去,突然,脚下似乎踢到了什么物件。
他低头一看,原来是一个沾满泥土的玉扳指。
沈昭从怀中取出一块洁白的绢帕,小心翼翼地包住玉扳指,将其捡起。
在灯笼的映照下,他仔细端详着,只见扳指内侧刻着一个小小的“陈”字。
刹那间,他的瞳孔猛地一缩——这分明就是陈明远生前常常佩戴的那枚扳指!
就在此时,竹林深处传来一声细微的响动。
沈昭眼疾手快,立刻吹灭了灯笼,屏住呼吸,隐匿在黑暗之中。
他听见有脚步声正渐行渐远,那脚步声很是轻盈,却又隐隐透着一丝慌乱。
沈昭并未贸然追上前去。
他静静地站在原地,竖起耳朵,仔细聆听着脚步声远去的方向。
那声音朝着竹林西侧而去,那里通往一条偏僻幽静的小路。
他摸黑在竹子上刻下一个记号,这是专属于他的独特追踪标记。
雨势愈发磅礴,沈昭的官服早己被雨水浸透。
他伫立在原地,脑海中思绪飞转,迅速梳理着目前所掌握的线索。
陈明远死于醉仙楼,李公子亡于这条巷子,两起命案的作案手法如出一辙。
而此刻,陈明远的扳指出现在此处,这就表明凶手极有可能与这两起命案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更为关键的是,那个在竹林中仓皇逃走的人,十有八九就是凶手。
沈昭轻轻摸了摸藏在怀中的扳指,转身朝着衙门的方向大步走去。
他必须查清楚李公子的身份,以及他与陈明远之间或许存在的隐秘联系。
回到衙门后,沈昭即刻召集手下。
“小六,你去城南李家仔细查查,看看是否有年轻公子失踪。
王五,你前往醉仙楼,多方打听一下,最近陈明远和李公子之间可有什么交集往来。”
吩咐完手下后,沈昭在案前落座,取出随身携带的记事本。
多年的办案经历,让他养成了详细记录每起案件的习惯。
他翻开新的一页,以娟秀的蝇头小楷写道:“壬寅年三月初七,城南巷惊现李姓男子尸体,死状与醉仙楼陈明远案如出一辙......”写到此处,沈昭突然停下了手中的笔。
他回想起在醉仙楼查案时,老鸨提及的一个细节:陈明远生前时常来找一个名叫柳如烟的姑娘,然而案发之后,柳如烟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来人!”
沈昭猛地高声喊道,“去好好查查醉仙楼的柳如烟,看看她与李公子之间是否也有过往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