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盛夏之夜**月华如水,洒在荆州牧府的庭院中。
夜风轻拂,竹影婆娑。
然而,府内的厅堂却灯火通明,气氛凝重。
刘备端坐于主位,目光沉静而深邃,然而双拳紧握,显露出内心的挣扎。
厅中,诸将列席,孔明立于地图前,羽扇轻摇,神情自若。
关羽和张飞分立两旁,神色各异。
“主公,”孔明开口,声音低缓却掷地有声,“曹操大军正在南下,目标首指荆州。
此时刘景升病重,蔡夫人掌控内府,诸将摇摆不定。
若主公不迅速接管荆州,局势将危在旦夕。”
刘备眉头微皱,语调沉重:“孔明,刘景升乃宗亲,刘备寄人篱下,岂可趁其危急,行夺基业之事?
若为天下所耻,何以自居仁义之道?”
张飞倏地站起,一拍桌案,酒壶翻倒,酒水洒了一地。
他怒声道:“大哥!
咱们兄弟带着兵马为景升守荆州,为他挡曹贼,谁不知道你忠厚仁义?
可他蔡夫人却防着咱们!
眼下不是讲仁义的时候,再拖下去,曹贼杀过来,连命都没了!”
关羽微微摇头,冷声道:“三弟,言辞不可如此莽撞。
主公素来仁德,若因急于求成行违义之举,日后恐被天下人诟病。”
张飞不服气地哼了一声,怒坐回席间。
刘备面色凝重,目光转向孔明:“孔明,你之策安在?”
孔明略一拱手,语气平和中暗藏锋芒:“主公之仁义为天下所知,然曹操绝非以仁义治天下之人。
若主公不握荆州,曹操必将占之。
届时,天下苍生将无处可逃。”
刘备沉默不语。
他起身负手走到厅外,看着天边的明月,眉头拧成了川字。
刘备昏然入睡,梦中天地骤变。
他似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挟裹,漂浮于虚空之中。
脚下的大地如同破碎的瓷器,裂缝纵横,炽烈的火光从缝隙间喷涌而出,炙热而绝望的气息扑面而来。
天空昏暗无光,阴云翻涌,血色雷电劈裂长空,将这片死寂的世界照得一片惨白。
耳边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刘备低头望去,顿时瞳孔骤缩。
残垣断壁间,百姓扶老携幼,衣衫褴褛,双目空洞,满脸污垢。
他们蜷缩在废墟中,有人无声啜泣,有人咬着衣角啃噬,更多的人己如行尸走肉,步履踉跄,似乎下一刻便会倒地不起。
更远处,旌旗猎猎,战鼓隆隆。
一队异族骑兵纵马狂奔,手中的长枪刺穿一名躲闪不及的农夫。
鲜血溅在破败的稻田中,染红了大地。
喊杀声中,村庄化作火海,哭喊声、惨叫声交织而成悲凉的乐章。
“为何如此!”
刘备伸手想阻止眼前的惨剧,然而他的身影被吞没在风中,双脚仿佛被无形的力量钉住,无法挪动分毫。
他用尽全力,却无能为力,心中生出深深的无力感和悲恸。
“这便是未来……”一个低沉而恢宏的声音响起,仿佛来自天地间最深的角落。
声音之中,带着古老的力量和不可抗拒的威严。
刘备抬头,只见天际出现一道巨大的身影。
那人影高耸如山,九颗头颅悬于颈间,每一颗面容各异,却都满载神圣与威严。
双目如炬,散发出无尽的光辉,仿佛能洞穿世间一切虚妄。
九头氏身披苍蓝长袍,袍上绣满星辰河流,脚下仿若踩着万古江山,周身环绕的光辉如烈焰熊熊燃烧。
“刘备!”
九头氏开口,声音如同雷霆滚滚,震得刘备耳膜发痛,几欲跪倒。
那目光首逼刘备,似要将他的灵魂剖开,“汝可知人间劫难己至?”
刘备强撑着身体站稳,声音微颤:“不知……请神人明示!”
九头氏伸手一挥,大地陡然裂开,仿佛铺展出一幅苍凉的画卷。
刘备看到,无数异族铁骑如潮水般涌入中原,城池被攻破,宫殿化作废墟。
更多的百姓被驱赶,挣扎,屈膝为奴。
一片片战火吞噬了农田,饥荒与瘟疫接踵而至。
数百年过去,中原大地竟不再见人烟,唯有枯骨累累的荒原。
“这是何因?”
刘备心如刀绞,大声问道。
九头氏俯瞰着他,声音愈发威严:“大汉气运崩裂,乱世之灾难止。
汝,刘备,乃大汉宗亲,肩负人间正统,然汝尚有何作为?
仁义?
不过庸人之托词;大义?
却被汝视为无物!”
刘备跪倒在地,叩首而问:“若如此,我当如何挽救?”
九头氏冷哼一声,九颗头颅的目光齐齐落在他身上,犹如烈火焚烧:“以汝仁心,聚天下英才;以汝义名,收山河百姓;以汝大志,重振汉室!
凡人不可断天命,然天命亦在凡人手中!
汝若畏缩,便是此劫的始作俑者!
慎之,慎之!”
话音未落,九头氏再挥手,天地骤然崩塌。
那无数残破的场景化为滚滚黑云,将刘备吞噬。
他的耳边只余下九头氏最后的冷声:“大汉不振,人皇气运断绝,世间将无黎民!
刘备,当记吾言!”
**刘备猛然惊醒,额间冷汗涔涔。
他喘息良久,回想梦中所见,眼中竟涌出了泪水。
他推开窗,望向渐渐泛白的天边,喃喃道:“若仁义不足以拯苍生,我刘备,便舍小义为大义,舍一身赴天下!”
他一瞬间明白,这不仅仅是梦,更是天地对他的启示。
而他的一念之差,将关乎这世间亿万生灵的存亡。
---### 梦醒后的决策:荆州厅堂风云**天色微亮,梦境如影随形地萦绕在刘备脑海。
他未待天明,便急召诸将与谋士商议大事。
厅堂中,烛光摇曳,众人凝神肃立,神色各异。
刘备目光沉凝,语气坚定地开口:“吾昨夜得天启,梦见人皇九头氏降临,示我未来中原尽为战火所吞,万民涂炭,汉室覆灭。
荆州乃天下之枢,失之不保,则江南危矣。
若不速谋,吾惧再无转圜之机。”
张飞闻言顿时大怒,迈步上前:“大哥何须犹豫?
如今刘景升病重,蔡夫人必趁机谋私。
咱们若不立刻掌权,待曹操大军至,荆州必成他人之囊中物!”
关羽抚髯微皱眉头,沉声说道:“三弟莫急。
主公若失仁义之名,纵然得了荆州,亦难得民心归附。
眼下当谋其策,而非用蛮力。”
“二哥!
不打又如何得权?”
张飞梗着脖子大声反驳。
就在两人争论不休之时,孔明轻摇羽扇,目光淡然,声音徐徐:“二位将军所言皆有其理,但时机未至,主公不可操之过急。”
刘备看向孔明:“军师以为,当如何应对当前局势?”
孔明站起身,语气沉稳:“主公若欲接管荆州,当谋定而后动。
蔡夫人虽执内府之权,但荆州大势并非她一人可控。
依我之见,可先以‘共抗曹操’为名,召集荆州各地士族,将军权从分散的势力中整合,令其以主公为中心。
同时,暗中对蔡氏进行反制,削弱其控制力。”
赵云起身拱手补充:“军师之策甚妙。
末将以为,还需设法收拢荆州军心。
刘景升手下名将如文聘、黄忠皆为忠义之士,若能使其归附,荆州局势可稳。”
简雍则眉头紧锁,提出忧虑:“主公,虽然计划周详,但蔡夫人背后支持者众多,如蒯越、蔡瑁等荆州大族。
一旦反制不成,可能会引发内乱,曹军将趁机渔翁得利。”
孔明微微一笑:“不必过虑。
荆州士族虽多与蔡氏交好,但各有私心。
吾建议主公先施恩于蒯越,假以封赏,令其倒向我方。
至于蔡瑁等人,可伺机令其孤立,再行解决。”
刘备环顾众人,见意见渐趋一致,长叹一声:“景升垂危,我若不为荆州万民筹谋,便是对不住九头氏之天启。
即刻按军师之计行事!
简雍,你速前往蔡府试探消息;子龙,你负责稳住军中将领,必要时劝服文聘、黄忠归附;孔明,负责筹划士族会议。
其余将士,各司其职,共迎此局。”
“诺!”
众人齐声应答,气氛肃然。
刘备在众人散去后,独自一人站在庭院中,抬头仰望夜空。
晨星微弱,云雾笼罩,似有风雨将至。
他思绪如潮,梦中人皇九头氏的威严身影与凄惨未来的景象不断涌现。
刘备静默片刻,脑海中回忆孔明在会后的一番私语:“主公,荆州一地虽富饶,却并非铁板一块。
蔡瑁把控水军,蒯良、蒯越两兄弟掌握中枢,黄忠、文聘等将领虽忠诚于荆州,但未必甘心听命于蔡氏。
而荆州士族盘根错节,各怀私心,眼下虽未倒向曹操,但对主公的归属感尚浅。”
孔明稍顿,眸中光芒深沉:“荆州外有曹操南下之势,内有士族势力分立,主公此刻必须兼顾名义与实力,方能稳住局面。
可惜时机稍纵即逝,若犹豫片刻,蔡氏必成我等心腹大患,而曹操虎狼之军将不日而至。”
刘备听罢,深吸一口气,眉宇间的压力越发沉重。
他明白孔明的深意——荆州既是救济百姓的命脉,更是关乎日后大业成败的关键。
“主公,当下必须分三步而行,”孔明当时如是说道:“其一,尽快聚拢荆州士族,争取他们的支持;其二,召集刘表旧部将领,稳住军心;其三,向曹操传递虚实不明的信息,使其暂缓南下步伐。”
然而,局势的复杂性远不止于此。
刘备隐约感到,一切并不简单:- **蔡瑁与曹操的暗中联系**:据零星情报,蔡瑁有意投靠曹操,以求保住家族地位。
若不及时防范,他可能暗通曹军,为敌军提供内线支持。
- **蒯氏兄弟的摇摆**:蒯良一向主张保全荆州,但蒯越则更倾向于强权。
若能利用两人的分歧,将蒯良拉拢至己方阵营,或可离间蔡氏势力。
- **江东的微妙态度**:虽然孙权尚未表态,但刘备清楚,若自己接管荆州,孙权可能担忧其战略地位被削弱,从而生出敌意。
站在庭院中的刘备,目光中多了几分坚毅。
他低声自语:“仁义者,治国之本,然一将所行,若不顾天下安危,反成小仁小义,贻害无穷。”
梦中人皇九头氏的警示回荡耳畔:“汉室若亡,人道将散。
你愿以何立身,为百世之功业?”
此时此刻,刘备深切明白了自己的责任。
他并非仅是刘表麾下的一介客将,而是肩负汉室复兴的传承者,承载着百姓安危与天下兴亡的希望。
他必须打破内心的犹疑与仁义的桎梏,成为能够护佑苍生的大汉领袖。
他仿佛看到未来的自己:一手挥舞旌旗,带领麾下众将;一手托起沉重的苍生负担,踏出汉室复兴的康庄大道。
刘备转身回到厅堂,提笔书写檄文,宣布召集荆州士族,共商大计。
与此同时,他命孔明拟定后续行动方案,张飞、赵云整备军队,以备不测。
然而,就在刘备提笔之时,夜空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名探子奔入庭院,高呼:“主公,探得曹操先锋军己抵新野,并有传闻蔡瑁密会敌使!”
刘备猛然抬头,手中毛笔落地。
他眯起眼,低声喃喃:“如此一来,时不我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