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昊天书库!手机版

昊天书库 > 都市小说 > 百年信源白茶

百年信源白茶

幻想家九号 著

都市小说连载

由李树南柳如瑛担任主角的都市小书名:《百年信源白茶本文篇幅节奏不喜欢的书友放心精彩内容:“这桌子是民国老物柳家小姐的嫁”赵老板叼着烟烟丝烧出甜腻的焦他掸了掸桌“瞧这牡丹雕当年得用金丝楠木的粉填如今可没人有这手”李树南的指尖抚过雕木纹间忽然硌到一丝凹他抽出麂皮眼镜布轻青绿铜锈下渐渐露出几道刻痕——像是谁用簪子反复描摹的“瑛”“柳如瑛?”他念出桌缝里夹着的泛黄课燕京大学1932级文物修复科的字迹娟秀如赵老板的烟斗顿了“你也知道柳...

主角:李树南,柳如瑛   更新:2025-03-29 08:14:53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这桌子是民国老物件,柳家小姐的嫁妆。”赵老板叼着烟斗,烟丝烧出甜腻的焦香。

他掸了掸桌角,“瞧这牡丹雕纹,当年得用金丝楠木的粉填色,如今可没人有这手艺。

”李树南的指尖抚过雕花,木纹间忽然硌到一丝凹凸。他抽出麂皮眼镜布轻拭,

青绿铜锈下渐渐露出几道刻痕——像是谁用簪子反复描摹的“瑛”字。“柳如瑛?

”他念出桌缝里夹着的泛黄课表,燕京大学1932级文物修复科的字迹娟秀如新。

赵老板的烟斗顿了顿,“你也知道柳家三小姐?当年她逃婚去抗日,

气得老爷子砸了半屋子古董……”他忽然压低声音,“后来战乱,

这桌子是柳家唯一留在老宅没带走的老物件。”李树南的钥匙扣突然滑落,

祖父留下的黄铜钥匙“当啷”砸在桌脚。他弯腰去捡,

却见锁眼处的莲花纹与钥匙纹路重叠——仿佛宿命般严丝合缝。鬼使神差的将钥匙插入锁孔。

“咔哒—”抽屉滑开的瞬间,陈年玉兰香漫了出来。八十八封信件码成新月状,

最上方那封火漆印仍柔软如脂,印着细小的缠枝纹。他鬼使神差地拆开,

信纸第一行簪花小楷写道:“见字如晤。今日在琉璃厂赎回一尊商周觚,缺耳断足,

却让我想起你说残器亦有风骨……”赵老板的咳嗽声惊醒了他。

许是没想到这铜锁还有被打开的一天老人盯着他手中信件,

忽然叹气:“这桌子我守了三十年,我老爹说这铜锁不能开,也不能随意贱卖。

上一个想买的是个穿阴丹士林旗袍的老太太,说是柳小姐的故人。”他敲了敲烟灰,

“你要真想要,五千拿去——就当替有缘人续个念想。”李树南将信封贴近鼻尖,

茉莉香片的余韵里混着极淡的泪涩味。他抽出钢笔想在笔记本上记录,

笔尖却不自觉摹起信上的小楷,等回过神时,笔记本空白处已写满“残器风骨”四字。

窗外暮色漫进来,为铜锁镀上一层柔光。他抱起最后一只锦盒时,

有什么从桌缝飘落——半片褪色绣花袍子,月白缎子上绣着并蒂海棠。“这料子叫软烟罗,

民国时小姐们最爱裁成旗袍。”赵老板突然开口,“据说柳家小姐逃婚那晚,

穿的就是这么一身。”修复室的钨丝灯将紫檀木桌映出琥珀色的光晕,李树南戴上鹿皮手套,

指尖抚过桌角那道牡丹雕纹。铜锁已被小心卸下,

露出抽屉内侧一行褪色小楷——“残器可补,旧梦难寻”。“时隔百年,

铜锁也没有打开的痕迹,这最上方的信件居然像是刚刚封好的的。”李树南轻语。

夜风轻轻吹拂,竟吹起那一封封未曾拆封的信纸,子夜钟声响起时,

八十八封未信笺如龙卷旋转成环。

柳如瑛的簪花小楷与实验笔记本上李树南的钢笔字在月光里交织。

李树南怔怔望着眼前的不可思议,耳边却突兀的响起女子轻笑的声音。"李同学可知,

当年我们实验室用的是西山梧桐露调胶?"带着笑意的吴语尾音如风拂檐铃,

柳如瑛的虚影正俯身指点他手中镊子。她发间白玉兰随动作轻颤,

半透明的手指穿过现代紫外线仪,在光绪年间的笺纸上投下虹彩。

李树南屏息看着自己衬衫袖口,那里不知何时沾了半朵苏绣海棠。

柳如瑛虚指着显微镜下的桑皮纸纤维:"此处虫蛀该用隔水熏蒸法......"话音未落,

他保温杯里的普洱茶突然蒸腾起1930年代的茉莉香片气息。翡翠领花突然泛起暖意,

柳如瑛的虚影退后半步,发间玉兰化作星子开始飘散。"等等!"柳如瑛朱唇轻起,

嘴角依旧带着淡淡微笑,“能看见真正的李同学,很开心。”李树南伸手去握,

却只抓住一缕带着体温的月光。那些悬浮的信笺如萤火虫般聚拢,

在她眉心凝成朱砂痣最后的光晕。实验台上1935年的镀金怀表咔哒跳动,

柳如瑛隔着渐淡的星光捧起他的脸,

指虚抚过他眼下的青影:"记得把西山梧桐露冷藏......"未尽的话语散作满室流萤,

她旗袍盘扣上最后一粒珍珠坠落在显微镜载物台,滚进刚修复的缠枝纹凹槽严丝合缝。

李树南望着空空如也的试验台,眼前一黑,他太疲惫了,终是睡了过去。晨光初现,

李树南在满室玉兰香中醒来。修复完成的翡翠领花别在他实验服衣领,

而古董桌上散落着那八十八封信笺。

他忽然想起赵老板的话:“柳小姐最爱在修复室里插白玉兰,说香气能镇住文物的怨气。

”"我是在做梦吗?"李树南怔忡地望着重归寂静的实验室。

晨光正漫过他手边洇湿的笔记——昨夜空白处此刻布满簪花小楷,

柳如瑛竟将八十八封信浓缩成修复要诀批注在他潦草的记录间。燕南园教授楼的老藤萝架下,

历史系主任苏怀瑾的办公室漫着雨前龙井的清香。

李树南望着博古架上那尊与古董桌纹饰相似的青铜甗,喉结动了动,

将修复报告往膝头又拢紧几分。"这么说,你找到了柳家后人的实证?

"苏教授吹开茶汤上的碧螺春嫩芽,腕间檀木手串忽然停在"柳"字浮雕处。

阳光正穿透他身后整面墙的《燕京大学旧影》,1932年文物修复科毕业照里,

穿阴丹士林旗袍的少女站在紫檀桌前,发间白玉兰与李树南口袋里的花瓣如出一辙。

看着眼前熟悉的人影,

李树南下意识按住衣领下的翡翠领花:"不只是文献......"话音未落,

苏教授突然用放大镜敲了敲他带来的桑皮纸样本。显微镜照片上,

1927年的桑蚕丝纤维与2023年的纳米修复线,竟在紫外线下呈现出并蒂莲纹样。

"当年我导师研究柳家时,总说他们的修复术像在跟时间讨价还价。

"老人拉开樟木书柜最底层的密屉,

泛黄的调研笔记里夹着半枚火漆印——与古董桌信件上的完全吻合。又随之掏出一张老照片。

窗外知了突然噤声,李树南看着苏教授推来的老照片:燕园未名湖畔,

穿长衫的年轻工匠正在给柳如瑛佩戴翡翠领花。那人侧脸的朱砂痣,

与他耳后胎记的位置分毫不差。借着老照片,李树南快速将昨晚的梦告诉了教授。

博古架上的座钟敲响三下,茶汤里沉浮的嫩芽突然竖立如剑。

苏教授将铜钥匙轻轻压在那叠报告上:"下周的跨学科研讨会,

或许该谈谈非典型性历史耦合现象——当然,包括你梦里的......特别访客。

"一股玉兰香伴着风拂过,李树南触电般抬头时,老人正擦拭着1930年代的老相机。

取景框里,此刻倚在窗边的除了穿白大褂的学生,还有一抹月白旗袍的朦胧光影。

他戴上显微手套,用骨质裁纸刀挑开第一封信的火漆印。孔雀蓝蜡屑簌簌落在培养皿里时,

紫外线仪突然自动启动,青白冷光下,信纸显出一行本不该存在的字迹:李树南同学,

想请教些唐朝历史。钢笔从指间滑落,在柚木台面敲出清响。那簪花小楷的李

字起笔处洇着星状墨渍——竟与他平日钢笔漏墨的痕迹一模一样。这不可能......

他摸出手机翻拍信纸,闪光灯亮起的瞬间,

墨迹突然游动重组:“不可能”信纸另一边似乎是得到了回应,墨迹又游动起来。

“不知为何,我信纸的字迹会自行发生改变,自新文化运动至今,我早已不信什么鬼神之事,

可眼前之事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李树南也与她一样,抽了自己一巴掌,

传来的疼痛让他明白不是在做梦,他抬手写下“我是李树南,

不知柳姑娘要询问唐朝什么历史。”李同学,开元年间波斯进贡的鎏金胡瓶,

瓶底当真刻着祆教咒文?他蘸了蘸祖父留下的松烟墨,笔尖悬在实验记录本上迟迟未落。

窗外梧桐影扫过信笺,忽见那祆教二字褪成青灰,

又渗出柳如瑛的补注:昨日在琉璃厂见此瓶,西洋商贩说刻的是景教经文。

瓶底实为粟特文‘光耀永恒’,乃波斯银匠沙普尔所刻。他写完这句,

笔杆突然被无形之力牵引,在沙普尔三字上画了个圈。

信纸背面浮出柳如瑛的簪花批注:妙极!虽不知为何会有如此奇异之事,

但真的很感谢李同学的解答!李树南望着眼前的漂亮的簪花小楷,

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女孩得到解惑的开心。又抬笔继续书写:“柳姑娘不必如此客气,

同学之间理应互相帮助,听说柳姑娘家传文物修复的法子,

我也有写问题请教姑娘”柳如瑛的回信染着淡淡蜂蜡香,

簪花小楷在桑皮纸上洇开:家传的笨法子怕入不了李同学的眼——取清明前西山桐油,

混端午收的艾草灰,补瓷器的裂痕最是温润。李树南的钢笔尖在实验记录本上顿了顿,

转头从标本柜翻出祖父遗留的珐琅小盒。盒底残存着干涸的膏体,

电子显微镜下可见艾草纤维与桐油结晶——竟与柳如瑛所述分毫不差。

“姑娘方法我次日便去试试。多谢柳同学。”“李同学客气。”墨迹不再游动,

李树南抬眼一瞧,已然过了午夜一点,抬手捏了捏眉心,眼前之事让他已无睡意,

便找出一件还未修复的老物件按照柳如瑛的法子试着修复。第一缕朝阳吻上瓶身时,

李树南用麂皮轻轻拭去浮蜡。修复处金丝蜿蜒如墨梅老枝,

与原本的青花缠枝莲纹咬合成新的韵律。他举起梅瓶对光端详,釉层里沉睡的钴料忽然苏醒,

在晨光中泛出蛤蜊光——这是民国仿古瓷特有的虹彩。李树南不由惊叹古法的神奇,

随后两月,李树南与柳如瑛的交流不曾间断过。第三封信:丁丑年谷雨,

于琉璃厂收得宋代影青瓷枕一尊。枕面鸳鸯交颈处裂痕三寸,

同行王先生笑我痴傻——『既非官窑又缺款识,何苦费金漆补这劳什子?』

他竟偷用洋漆!这化学金粉腐蚀胎骨,三月必发黑龟裂。他调暗台灯,

用祖父遗留的犀角笔蘸取朱砂,

在实验记录本边缘勾画:青金石粉四钱、鱼鳔胶二钱、隔年桐油三滴。

裂纹着色后以羊毫扫出雨丝纹,裂口最深处可掺银粉仿天光。

石油膏样本突然爆出晶光——柳如瑛早将配方写在信纸纤维间:青金石需选阿富汗老矿料,

过三百目筛方不伤釉面。隔日晨光漫进修复室时,

信纸背面的铅笔字如春笋破土:昨夜试调青金石膏,果然清透如洗。只是王先生今晨来闹,

说我的补法像给村妇画眉——墨迹在此处晕开团愤怒的涟漪,他取来正在修复的影青瓷片,

按信中古法点染裂纹。突然想起柳如瑛在信中的告诫,切记阴干三日!你用的速固胶虽便,

却失了雨过天青的氤氲。翡翠领花在晨光中泛出虹彩,

李树南望着瓷片上过快凝固的胶痕苦笑,提笔在信笺空白处写:柳老师,学生知错了。

第三十七封泛黄信纸在紫外线下浮出潮水般的蓝影,

柳如瑛的簪花小楷洇着硝烟味:戊寅年惊蛰,

奉命将《东北矿脉图》缩微胶片藏于口红匣中。过霞飞路时,白玉兰落满电车轨道,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

冀ICP备202303143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