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什么坑爹系统啊我真服了!”
此时正站在田地里头的宋凯仰天长叹。
自从宋凯三天前在公司加班意外猝死时穿越到明朝初,身上还绑定了一个系统。
但是他打开界面一看却发现,这都是和种田相关的。
“苍天不公啊!
我这系统怎么是种田有关的,还让不让人活了!”
绑定了和种田有关的系统,只能说宋凯想要饿死都难。
但是在古代,他的生活又能说的上多滋润呢。
现在的宋凯还在田地里头开垦土地,准备播种今年的水稻。
种植成功后奖励“灌溉技术”,解锁水田改良功能。
“哥,你累,歇。”
宋凯的妹妹宋婉清此时正端着小板跑向宋凯。
“别摔了,我的祖宗啊!
我的地!”
宋凯面部扭曲地看着自己刚刚开垦好的地被自己的妹妹无情踩踏。
宋婉清走到跟前的时候,宋凯一把抱起妹妹把她放在小板凳上说:“你坐在这不要乱跑。
哥在忙,还不累。”
“不。”
宋婉清摇摇脑袋,“娘叫你歇会儿,家里来客人了,记得回去吃饭。”
宋凯看了看远处的房子,大都升起了袅袅炊烟,看起来是该吃饭了。
“好,刚好哥的肚子也饿了,你和哥一起回去吃饭好吗。”
“好啊好啊,吃饭了!”
宋婉清拍拍手。
宋凯左手拿起锄头,右手拿着小板凳,他和妹妹小心退出地里,沿着小路走在回家的路上。
……“大娘,你们的生活咋样啊。”
宋凯家中,一位一副书生模样,眉目清秀,眼中透着聪慧的年轻人正在询问宋凯的母亲宋氏。
“好啊,当然好了。
现在的生活肯定比之前元狗在的时候活得好。
陛下威武,还了我们汉人一片天,让我们汉人能重新挺起腰杆了。”
“哈哈哈,说的好啊大妹子。”
一身普通商贾打扮,头戴斗笠的中年男人仰天大笑。
宋氏有些奇怪地看着他。
“别介意啊大娘,我父亲他就是这样的人。”
“没事没事,你父亲性格豪爽,是个真性情。”
宋氏摆摆手,并不在意。
“娘!
我回来了!”
房屋外,宋凯嘹亮的声音传入屋内,“诶诶诶,你搜身干嘛!
这我家啊!”
“快住手!”
少年连忙跑到屋外制止自己的下属,“这是这家妇人的儿子,不得无礼!”
“是。”
门口两位彪形大汉连忙停下手中的动作。
“这位兄弟,我和父亲路过寒舍,多叨扰了。
在下朱文正。”
朱标拱手道歉。
朱标和自己的老爹此刻正在微服私访,而“文正”正是朱标的字。
“公子有礼。”
宋凯连忙还礼,“没什么打扰的。
相遇就是缘分,咱们一起进屋吃饭吧。”
“好。”
宋凯和朱标一起走进屋内,看到一旁的中年男子便问:“这位是?”
“朱国瑞。
在下的父亲。”
“原来是令尊啊。”
“我和犬子今日到你家,不知是否叨扰啊。”
朱元璋笑着说。
“不妨事,农家人多几双筷子就是。
不知大叔和公子从何而来到何而去啊。”
“我和犬子都从应天府出发,要回到应天府去。”
“原来如此。”
宋凯笑了笑,接着说道:“家中简陋,让两位见笑了。”
朱元璋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目光深邃地看着宋凯:“宋凯,我听你母亲说,你近日在田里忙活,可有什么收获?”
宋凯心中一紧,不知该如何回答。
他总不能说自己绑定了种田系统,正在解锁磨坊图纸吧?
于是,他斟酌了一下,答道:“近日在田里播种水稻,希望能有个好收成。”
朱元璋点点头,语气中带着一丝赞许:“种田是百姓的根本,你能踏实务农,很好。”
“呵呵这话说的,你还点评上了?
你当你是皇帝啊”宋凯在心中不屑地说。
朱标也笑着说道:“这位兄弟,我见你年纪与我相仿,不知可曾读过书?”
宋凯苦笑一声:“草民家境贫寒,只识得几个字,谈不上读书。”
朱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惋惜:“可惜了。
若有机会,小兄弟不妨多读些书,或许能有所成就。”
宋凯心中一动,正想说什么,却见宋氏端着一盘热气腾腾的饭菜走了进来:“饭菜来了,大家趁热吃吧!”
朱元璋和朱标也不客气,拿起筷子便开始用餐。
饭桌上,朱元璋一边吃一边与宋氏闲聊,询问村里的情况。
宋氏一一作答,言语间满是对朱元璋的敬仰和感激。
朱标则时不时插上几句,显得平易近人。
“不知兄弟觉得当今陛下如何啊。”
席间,朱标开口问宋凯。
“好也不好。”
话落,桌上其余三位的筷子都悬在空中。
“宋凯你说什么呢你!”
宋氏明显是生气了,首接喊了宋凯的大名。
朱标和朱元璋也是一愣,没想到宋凯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于是朱标继续问道:“这位兄弟何出此言啊?”
“草民只是一时语快,见笑,见笑。”
宋凯摆摆手,想糊弄过去。
“无妨,此屋就我们西人而己。
你就是说出来也没有其他人知道,我们也不在乎。”
一旁的朱元璋开口说道“大叔说笑了,诽谤当今圣上的罪名我可担待不起。”
“没事,我在朝中也认识不少达官显贵。
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宋凯瞥了一眼朱元璋,发现他就是平常商贾的打扮,甚至按外貌看来也算不得富贵人家。
但是见他口出此言,也想说说心中看法。
“好吧,我只是说心中所想。
倘若二位认为有任何大不敬的话,也不必去说与官府。
因为草民也不会认。”
朱元璋和朱标听完这句话也只是笑笑,表示没有问题。
宋凯一旁的宋氏可是急得连连想阻止他别再说了。
“母亲没事,孩儿自有分寸,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宋凯在一旁安抚母亲。
听完此言,宋氏也不再多说,只是坐在旁边照顾宋婉清吃饭。
“当今陛下威武,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了不世之功。
可是在草民看来,朝廷有不少制度都有缺点。”
“哦?”
朱元璋眯了眯眼,开始打量起眼前的少年。
一旁的朱标看到只觉得冷汗首流,因为自己老爹起杀心的时候都会眯起眼打量别人,就像紧盯着猎物的猎人一样。
“就拿朝廷的户籍制度来说吧。
户籍制度虽好,但在实际执行中,却有许多弊端,百姓苦不堪言。”
“不可妄言!”
朱标赶忙制止宋凯。
他知道户籍可是自己老爹最得意的想法,现在被人指出有许多弊端,还让百姓苦不堪言。
宋凯有多少九族够朱元璋砍的?
“无妨。”
朱元璋倒很淡定,他倒要看看眼前这个少年有何见解。
宋凯接着说:“朝廷规定百姓必须按户籍所在地居住和务农,不得随意迁移。
这固然便于管理,但也限制了百姓的自由。
若某地遭遇天灾,百姓无法迁移求生,只能坐以待毙。”
朱元璋听完先是表示了肯定,但是接着言辞激烈地说“宋凯,你可知户籍制度是朝廷管理天下的根本?
若无户籍,百姓随意流动,天下岂不乱了套?
朝廷如何征税?
如何征发徭役?
如何确保边疆稳固?
户籍制度虽限制了百姓的自由,却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不是,你一个商贾知道些什么?
咱们不就是唠嗑吗,你至于这么激动吗。”
宋凯心想。
“大叔别激动,你说的有道理。
但是你听听我的话。”
“草民并非否定户籍制度的重要性,但地方官吏常常利用户籍制度谋取私利。
他们虚报人口,隐瞒田产,甚至将百姓的户籍随意更改,导致户籍混乱。
百姓即便有冤,也不敢告官。
这样的制度,如何能真正惠及百姓?”
“哼哼,天子脚下谁人不敢告官?”
朱元璋不屑一顾。
宋凯没有回答,继续说:“户籍制度将百姓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等,不同户籍的人地位和待遇天差地别。
军户世代为兵,匠户世代为匠,百姓难以通过努力改变命运。
这样的固化,不仅限制了百姓的发展,也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贫富差距?”
朱元璋和朱标听完皱眉,这是个什么词?
“这个啊,大叔、朱公子,草民所说的‘贫富差距’,指的是百姓之间财富和地位的悬殊。
简单来说,就是有些人富得流油,而有些人却穷得揭不开锅。”
朱元璋皱眉:“贫富差距?
这自古以来便是如此,有何稀奇?”
宋凯点头表示同意:“大叔说得对,贫富差距自古便有。
但若差距过大,便会引发许多问题。”
朱标好奇地问:“贫富差距过大会有何问题?”
宋凯举例解释:“若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穷人对朝廷和富人的不满便会日益加深。
久而久之,可能会引发民变,甚至动摇国本。
元朝末年,百姓因贫富悬殊而揭竿而起,便是前车之鉴。”
……饭后,朱元璋站起身来,对宋凯说道:“今日多谢款待。
我们还要赶路,就不多留了。”
宋凯连忙起身:“朱老爷、朱公子,草民送送两位。”
朱标摆摆手,笑道:“不必了,我们自己走便是。
兄弟,若有缘,我们日后还会再见。”
宋凯目送朱元璋和朱标离开,心想这次偶遇或许只是萍水相逢而己。
而他的种田系统,或许也能在这条路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