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问怀揣着满腔热血步入了这家业内知名的星空科技公司,他从一开始便立下了宏图大志,希望能凭借自己的创新理念在这里闯出一片天。
而几乎同时,李川也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面试,成为了公司的一员。
他性格内敛,行事沉稳,是团队中公认的冷静派。
入职培训的第一天,吴问便显得格外积极。
他提前半小时到达会场,挑了第一排的座位。
培训师刚提到公司产品的创新方向,他立刻举手发问:“我们是否可以尝试通过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现有流程,从而实现跨领域的技术延展?”
这个问题让培训师一愣,随后赞许地点了点头:“这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方向,不过具体实施起来可能会有不少挑战。”
旁听的同事们窃窃私语,显然对吴问的大胆印象深刻。
然而,坐在后排的李川却皱了皱眉,心想:“这是入职培训,不是学术研讨会,何必急于表现自己?”
吴问并未注意到李川的反应。
他在休息时间继续活跃地与其他同事交流,甚至向培训师提议是否可以增加模拟案例分析的环节。
他的建议得到采纳,这进一步巩固了他在新同事中的好感度。
午餐时间,吴问主动加入同事们的聊天圈,谈笑风生,迅速拉近了与大家的距离。
他的性格外向,很快就赢得了几位同事的好感。
然而,当他提到自己希望半年内能主导一个创新项目时,李川忍不住插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还是先把基础打牢比较实际。”
吴问一怔,随即笑了笑:“当然,李川,你说得没错。
但有时候,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不是吗?”
李川淡淡点头,没有再说话。
他的性格一向如此,对不切实际的热情总是保留审慎态度,而吴问的这种急切与高调,更让他感到隐隐的不适。
入职培训结束后,公司组织了一场团队破冰活动。
在需要分组完成的项目中,吴问和李川分别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小组。
吴问所在的小组由五人组成,他被一致推选为组长。
初次担任领导角色的他,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
他在小组讨论中主动提出一个大胆的策划方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一个沉浸式演示,展示公司未来产品的应用场景。
这个想法让组员们眼前一亮,但随后也提出了疑虑。
“这个想法是不错,但我们的时间和资源有限,能不能做出来还是个问题。”
“确实,这需要大量素材和技术支持,咱们得考虑可行性。”
吴问听后并没有急于反驳,而是拿起白板笔,迅速列出了几个关键步骤:“我理解大家的担忧,但我们可以从简入手。
比如,场景的设计可以选择最能代表产品功能的一个,虚拟现实部分只需要做基础交互。”
他的逻辑清晰、思路敏捷,很快就让组员们找到了信心。
大家分工明确:有人负责收集素材,有人负责技术搭建,吴问则亲自设计脚本并监督整体进度。
在这个过程中,他展现了强大的协调能力和决断力。
相比之下,李川的小组显得低调许多。
他们采取了一个稳妥的策略:设计一份详尽的业务流程演示文档。
李川主动承担了逻辑架构的任务,确保每个环节都无懈可击。
虽然缺乏创意亮点,但小组成员们一致认为,稳扎稳打是最保险的策略。
活动进行到一半时,吴问的小组却遇到了一个大问题:演示软件在测试时频繁崩溃,导致无法完成交互功能。
一时间,组员们都有些慌乱。
“这个问题可能是素材加载过多引起的。”
组员小刘试图分析原因。
“但我们己经没有时间精简素材了。”
另一名组员皱起眉头。
吴问皱眉沉思片刻,果断拍板:“我们放弃互动环节,只保留视觉展示,把场景细节优化到极致。”
他的快速决策让组员们再次找回了动力,大家立即按照新的方向调整。
最终,吴问的小组以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创意展示赢得了全场的掌声,而李川的小组虽然方案缜密,却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
活动结束后,培训师点评道:“吴问的小组展示了非凡的创造力和应变能力,而李川的小组则体现了极高的专业性和执行力。
两种风格各有千秋,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取长补短。”
然而,当吴问被同事们围着询问经验时,李川只是默默整理资料,心中对吴问的印象却更加复杂。
他无法否认吴问的感染力和执行力,但也不由得对他的高调风格感到几分反感。
而这仅仅是两人交集的开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