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蔚蓝如洗,群山苍翠欲滴。
龙国A省的西南边陲,一处早己没落的玄门道场。
落叶萧萧,在地上化作尘泥。
拾阶而上,石头筑成的台阶坑洼不平,上面还有些许没完全干去的水印,留存住前几日如瀑暴雨的痕迹。
三百级上山的台阶走过,便能瞧见枣红色褪淡的道场大门。
大门右侧,红联在墙,纸张倒很新鲜,字迹也蛮清秀,上书:功德无量千秋客。
若有游客,必驰目左盼,寻找下联在左:福寿无疆万古仙。
抬头,便能瞧见横批:福寿无量功德天尊。
这道场既然敢张贴这些东西,自然是有几分底蕴和名声。
事实上,这正是三百年前名噪一时的“大德观”所在。
只可惜这玄门道场无论当初多么辉煌,细瞧里面的景色,却己充满了沧桑迟暮之感,不复当年香火鼎盛的模样。
一个面容清秀的少年在院子里,随手抄过扫帚,如撸船桨,腰随腿动、臂随腰摆,将今日新落的树叶“刷刷刷”扫到一块。
他看起来专心极了,眼睛盯着扫帚,就像是剑客练剑那般目不转睛。
大大的扫把头由少年取山头的金丝草做成,兼具坚韧和柔和的特性,轻轻拂过落叶,便将它们卷走一处,省了少年许多力气。
待庭院变得干净了些,少年长吐出一口浊气,突然听见屋子里传来声响。
“三千、西周、无双休……”少年眨巴了下眼睛,连扫帚也没放下,就赶紧跑进房间里,从木质桌子上拿起一个老式的手机。
这老式手机蠢笨得很,一点也不智能,不像是2020年该有的产物。
大山曾迎来龙国ZF派驻大山扶贫和建基站的人,因而少年自然知道智能手机这件妙物。
那一阵子同外人接触得多,他接触到这东西,玩得不亦乐乎,还差点沉迷进去,狠狠动一场“凡心”。
要不是师父早些年反复叮嘱,要他好好修道求真、练武修心,再加上他多年养成的习惯给扭了回来,只怕他也要喜提“留守儿童”+“网瘾少年”的双重称号。
另外,当时那些工人大哥还有扶贫干部都蛮喜欢他,有意给他迁居。
只是师父早就打过招呼,声称少年十八岁前不能出山,再加上大德观毕竟也是本地的名胜古迹、要人维护,他又是这道观里唯一的“道童”,这才让他又在这独居了许久。
说回这老式手机。
任何物件,不只要看其本身的功能和效果,关键还要看是谁赠与的。
少年记得那天,师父陈长生难得回了趟道场,身后背着比他自己还大两倍的行李。
脸不红气不喘,从兜里掏出这个“小板砖”交给自己,让自己记得给这玩意儿“充电”,说以后自己不在道场的时候,可以通过这玩意儿互相联系。
少年当时信以为真,可惜后来的时间里,这手机一共也没响过几次,让这小小的老式手机空成念想。
偶尔几次惊喜地听闻铃声,拿起来却发现,别说是来电,就连为数不多的短信消息都是“我,秦始皇,打钱”这类的玩意儿。
因而少年这一次也没抱什么期望,只是心情平静地看了一眼。
只这一眼,便将少年惊得手中扫帚滑落,“吱”一下横在地上。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