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旭不过是熬夜看了本明朝野史,醒来时,刺鼻的稻草味和昏暗的光线就让他傻了眼。
身下是硬邦邦的稻草床,破旧的房屋西处漏风,外面传来妇人的咳嗽声,苏然意识到,自己穿越了,还成了明朝一个普通农户家的小子。
“三郎,还不起床?
今日要随你爹下田除草,误了农时,全家都得饿肚子!”
母亲的声音透着疲惫与焦急。
韩旭脑袋还昏昏沉沉,就被父亲一把拽出了被窝。
到了田里,那锄头在他手里比千斤还重。
烈日高悬,汗水不停地从额头滚落,滴在干裂的土地上瞬间蒸发。
没干一会儿,苏然的手就磨出了血泡,腰酸背痛。
可父亲在一旁不停地催促,丝毫没有让他休息的意思。
中午,一家人坐在田边,吃着粗糙的窝窝头,就着咸得发苦的咸菜,韩旭只觉得难以下咽,可看着家人狼吞虎咽的模样,他也只能勉强咽下。
本以为熬过农忙就能轻松些,没想到村里的赋税又增加了。
父亲愁得一夜未眠,第二天便带着家里仅有的一点积蓄去了县衙。
回来时,满脸的无奈与愤怒,钱交了,可家里的粮食也所剩无几。
不久后,韩旭的妹妹生病了。
在这缺医少药的年代,郎中开的药方里有几味昂贵的药材,家里根本买不起。
韩旭看着妹妹日渐消瘦的小脸,心急如焚却又无能为力。
他西处打听有没有便宜的草药能替代,可得到的都是摇头。
村里的大户又开始欺压百姓,强行霸占了他们家的一小块菜地,说是要扩建自家的院子。
父亲想去理论,却被家丁打得遍体鳞伤。
韩旭想为父亲讨回公道,可一个小小的农户,又怎能斗得过有权有势的大户。
冬日来临,寒风刺骨,家里没有足够的炭火取暖,一家人只能挤在破旧的棉被里,瑟瑟发抖。
韩旭望着窗外的皑皑白雪,心中满是绝望。
他想念现代温暖的房间、便捷的生活,可这一切都遥不可及。
在这个明朝的普通家庭,韩旭每天都在为了生存苦苦挣扎,不知道这样悲催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 。
韩旭躺在那破旧的木板床上,望着屋顶的破洞,思绪飘回现代。
窗外,明朝的寒风呼啸,屋内简陋得让人绝望,全家老小都在为生计发愁。
突然,他目光落在角落里那半袋黄豆上,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脑海中炸开——生豆芽!
在现代,豆芽可是餐桌上的常客,制作方法也不难,说不定这就是改变命运的转机。
韩旭一骨碌爬起来,把全家人召集到一起。
父亲满脸疑惑,母亲则担忧地看着他,年幼的弟弟妹妹更是一脸懵懂。
韩旭深吸一口气,把生豆芽的计划详细说了一遍。
父亲皱着眉头,犹豫道:“这能行吗?
别浪费了这金贵的黄豆。”
韩旭坚定地说:“爹,咱总得试试,再这么下去,日子可怎么过。”
最终,家人选择相信他。
说干就干,韩旭先把黄豆倒在一个大木盆里,仔细地一颗颗挑选,将那些干瘪、有虫眼的豆子挑出来。
他一边挑,一边给家人讲解挑选的要点:“这些坏豆子可不能要,不然会影响豆芽的生长。”
家人学着他的样子,认真地挑选起来。
挑好豆子后,韩旭把它们清洗干净,接着倒入清水浸泡。
看着豆子在水中慢慢膨胀,韩旭耐心地向家人解释:“这浸泡的时间很关键,太短豆子发不起来,太长又容易烂掉。”
一家人守在木盆边,时不时看看豆子的变化。
几个小时后,豆子吸饱了水,变得胖乎乎的。
韩旭找来一个干净的木桶,在桶底铺上一层湿润的稻草,然后把泡好的豆子均匀地铺在上面,再在豆子上面盖上一层湿布。
弟弟好奇地问:“哥,为啥要盖湿布呀?”
韩旭笑着回答:“这是为了给豆芽营造一个湿润、黑暗的环境,这样它们才能长得又快又好。”
接下来的日子里,韩旭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给豆芽淋水。
他小心翼翼地揭开湿布,用瓢舀起清水,均匀地洒在豆芽上,动作轻柔得像在呵护婴儿。
每次淋完水,他都会仔细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看看有没有豆子发霉、有没有豆芽长得不均匀。
在韩旭的精心照料下,豆芽茁壮成长。
仅仅过了几天,木桶里就长满了白白嫩嫩的豆芽,密密麻麻的,十分喜人。
全家人围在木桶边,看着这些充满生机的豆芽,脸上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韩旭兴奋地说:“咱们成功了,这些豆芽拿到集市上,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最新评论